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推动杨善洲干部学院高质量发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中央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成效作了总结概括,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杨善洲干部学院以善洲林场为依托,全过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一)提高政治站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最新成果。党中央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充分展示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坚定意志和战略定力。
学院坐落在青峰隽永、绿波盎然的善洲林场腹地,立足云南、面向全国,承担着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及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和善洲林场景区核心区的管理工作。我们更应该清醒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决扛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坚决当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者、宣传员,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找准工作着力点,一体学习贯彻,一体推进落实。
(二)坚持生态保护和学院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的理念,坚定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上,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严格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学院的一时发展。今后,学院将在职责范围内持续加强对善洲林场万亩林海的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厚植生态底色,保护、传承和弘扬杨善洲生态保护精神,有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嘱托。努力把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推动生态保护和学院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努力闯出一条富有学院特色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子。
(三)坚持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
党中央提出,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反过来也会深刻影响到人类本身。自然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相融相生、互为依托,某一个环节的损害都会对整体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如果生态安全风险不能及时消除,最终势必演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风险隐患;反之,筑牢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基础也将成为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院身处天然氧吧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情,学院理应义无反顾地开展好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把生态保护宣传教育与服务发展协同推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坚持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只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善洲林场的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善洲林场的生态环境,学院才有立足之基,才能永续发展。
(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都是行动者、参与者。
学院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细胞,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理念,以加强意识引领为先导,以增强情感共鸣为纽带,以倡导生态行为为发端,以维护生态法治为责任,管理好、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际行动作为坚持好、维护好“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
二、聚焦职能职责,发挥生态文明教育功能
(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筑牢绿色教育阵地
善洲林场是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是面向社会的生态科普和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窗口。今后的工作中,学院将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保护善洲林场特别是学院周边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坚定不移爱绿植绿护绿,把善洲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好、发展好;牢固树立生态安全底线思维,严守生态安全底线,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守护好善洲林场万亩林海作为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最牢固根基,把绿色作为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最靓丽底色和最有力保障。
(二)立足主责主业,打造特色课程体系
学院将积极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理论武装的思想库作用,寻找更多工作杠杆,搭建更多更有力的工作支点,不断总结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保护生态融入思想、化为行动、转为实效,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保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紧紧围绕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要求,充分利用好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实践基地的优势,积极整合资源,丰富拓展教学形式,健全完善课程体系,打造有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课程,开发现场教学、专题教学、案例教学等体验课堂,通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在全省、全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奋斗目标的实践征程上积极贡献学院力量。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管好用好红色资源
突出绿色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要求。善洲林场是展示杨善洲精神、杨善洲先进事迹的重要载体和学院赖以生存的重要依托,必须始终坚持“有善洲林场才有杨善洲干部学院,保护善洲林场就是维护杨善洲干部学院”的逻辑思维。学院将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开拓前进,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管好用好善洲林场红色资源。学院将积极发挥宣讲优势,讲好党的政策、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讲好善洲故事,加强生态文明和生态科普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用红色教育推动绿色保护更加有力有效。同时,结合学院职能职责,发挥善洲林场作为首批红色地标、国家AAAA级红色公益性景区优势,持续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子,推动“红色+绿色”协同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让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群众。(作者系杨善洲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责编: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