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书记非常重视生态建设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采访对象:余选相,1944年生,云南腾冲人。1962年入伍,在武警施甸中队当兵,1982年4月转业到腾冲县林业局工作。2002年5月退休。
采访组:张庆留 白兴虎
采访日期:2022年2月25日
采访地点:腾冲市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
采访组:余选相同志,您好!请您跟我们介绍一下杨善洲同志在任职期间对腾冲林业发展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余选相:杨善洲书记十分重视腾冲林业的发展,由于当时过度采伐和1958年大炼钢铁等历史原因,大河、明光等地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在1981年5月至1983年6月期间,在他的提议主持下成立了腾冲大河国有林场和腾冲明光国有林场,要求腾冲县林业局及时组建林场班子和人员,所有经费由保山行署负责。两个林场自建场近40年来,相继启动了速生丰产林、基地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植被恢复造林等重点工程。目前,两个林场森林覆盖率均达90%以上,成为了腾冲生态文明建设的脊梁。
采访组:杨善洲同志曾到高黎贡山界头天台山调研人工秃杉林,您知道吗?
余选相:这个我非常清楚的!秃杉是第四纪冰期的孑遗植物,有“活化石”之称。在高黎贡山界头天台山,生长着被专家学者称之为“世界上树龄最长、面积最大、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最高”的三项世界之最的人工秃杉林。20世纪初,高山道人与他的师傅高云在天台山道观前海拔2200米的地方种植了一片人工秃杉林,百年以后,这片秃杉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树干粗大通直,蔚为壮观,是目前世界上单位蓄积量最大的人工秃杉林,共768株,蓄积量达6000立方米,浩瀚的林海,见证了人工造林的奇迹。1983年,杨善洲书记得知这一情况后,便独自一人来腾冲调研这片秃杉林,我和当时的县委书记段时忠等人陪同他一起前往,当时从界头白果步行到天台山秃杉林需要两个多小时,一个来回需要六七个小时,通往天台山的路山高坡陡,道路狭窄崎岖。杨善洲书记通过调研了解到,从1933年起,高山、高云道人在天台山半腰及孤峰基部接引殿四周坡地亲自动手清杂草、深挖坑塘,历经辛劳,种下了3000余株秃杉,精神可嘉。而后,在高山道人以及他的带动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相继种植扩大着这片秃杉林,不屈不挠坚持了一年又一年,一株株世界濒危植物在这里永葆生机。为了保护这片中华瑰宝,当天,杨善洲书记直接就拍板,要求腾冲县委政府给予高山工资和生活费,必须供应粮食(不带杂粮)给他,并聘请他当护林员,作为县林业局的编外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