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达:绘就绿美画卷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龙陵县平达乡平安社区民安园组距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共有113户491人,设有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名,经济收入主要以务工、烤烟、茶叶、养殖等为主。近年来,平安社区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总抓手,以“村庄建设有特色、集体经济能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切实调动群众能动性,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小”农房撬动“大”资源。一是整合资源,盘活存量。为进一步提升集镇服务功能水平,改善集镇住宿条件差的现状,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为抓手,抢抓机遇,盘活民安园5套闲置房屋,打造特色民宿,目前正在施工。二是多方筹资,凸显特色。积极向筹措资金200余万元,把民宿建设与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等元素相融合,对民宿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和特色打造,逐步探索发展民宿经济发展,延伸民宿产业链,不断提高效益,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切实让闲置农房成为休闲旅游者的“体验屋”、集体增收的“宝藏屋”。三是搭好“架子”,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以“村党组织+合作社+N”的基本框架,实行村级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切实把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带动优势转变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的发展“胜势”,形成“支部有作用、党员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有实惠”的共建共享共赢模式。目前,正在建设民宿客房14套,投入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

组织赋能,“小”切口推进“大”治理。一是“组织带组织”,引领自治新秩序。以民安园为试点,组建了住户管理委员会,并通过法定程序,把党支部委员推选为管理委员会成员,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大力推广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工作法,做到议题提出党组织审核把关、议事过程党组织牵头组织、事项落实党组织协调督办,确保群众自治与党组织同心同向。二是“活动带行动”,引领法治新气象。积极与司法所、社区民警、村级法律顾问联系,整合力量,每年结合时事热点、重要节点、对象特点,重点围绕各类矛盾纠纷、土地租赁等日常问题,识别防范非法集资、地下博彩、资金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宣传折页、法律咨询、以案说法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用得上”的法律知识宣传普及活动,不断增强群众法律意识。截至目前,民安园共组织开展法律宣传活动4次。三是“党员带群众”,引领德治新风尚。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队作用,利用墙画板报、入户宣传等形式广泛营造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浓厚氛围,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心从环境治理转向行为引导,深入挖掘乡村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教育引导群众增强集体意识,知恩感恩、向上向善、互帮互助、敬老爱幼、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乡贤助力,“小”产业发挥“大”效应。一是搭平台,集“智库”优势。由小组党支部牵头,组建乡贤议事小组,成员主要由本小组党员、在外乡贤、经商创业人士等组成,充分发挥乡贤经验丰富、见多识广、渠道众多、群众信任的优势,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明确了以杨卜寨现有的农家乐为基础,依托G219国道穿境而过等优越条件,将杨卜寨打造成为“美食村寨”的发展目标。二是美环境,汇“能人”之力。采取“支部全面率先带头、乡贤全面主动助力、党员全面自觉行动、群众全面积极参与”的党建工作法,充分发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自发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群众累计投工投劳177个,其中,获得建造师资格的人员义务回乡指导建设8天、在龙陵职业中学任教的美术老师义务回乡绘画6天;装载机投工4小时;自行筹资2.1万元;捐赠农耕用具43件;群众参与美化小组道路,在小组道路上自种盆景20余盆,栽种桂花树100余棵。三是兴产业,带“发展”节奏。支持乡贤将自己的优秀创意和经营理念与本地农村的自然禀赋、文化积淀、区位优势有机结合,积极研发新菜品,打造地域特色明显、主题鲜明突出的农家餐馆,带动低端农家乐提质升级,逐步推动农村特色餐饮发展。在乡贤的带动下,已有5家农家乐自筹资金进行提升改造。

群众参与,“小”庭院绘就“大”文明。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创建,以点带面向周边小组辐射,努力打造成“布局美、绿化美、居室美、家风美、行为美、特色美”的“六美”村寨。一次整治美环境。通过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清洁庭院卫生死角、清理房前屋后的堆积物、及时处置生活垃圾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设洁净优美的人居环境。一次培训改习惯。以居家收纳、卫生清洁、废物利用、手工制作等为主要内容,组织广大住户开展一次实用性强的知识技能培训,向广大住户普及科学文明的理念和知识技能,帮助住户革除生活陋习,改善个人形象和家居环境,引导农村妇女争当“美丽庭院”行动主力军。一次服务共推进。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作用,分片挂包指导,每月到挂包片区指导,积极为广大住户出谋划策,为特殊人群家庭清庭院、做卫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局面,让争创行动成为转作风、接地气、惠民生、促发展的有力抓手。一次晾晒树家风。通过组织开展家风家训晾晒上墙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妇女群众弘扬传统美德,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以好家风促进好政风好社风。
(余家瑜)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