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隆阳

【普法强基】辛街乡“3+”普法 构建多维普法矩阵

发布时间: 2023-10-31 15:19:51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为持续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落实见效,进一步增强村民法治观念,引导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隆阳区辛街乡探索运用重点摸排+群众点单、线上+线下、化解+教育的模式,精心制定“普法套餐”,通过实施精准普法、双轨普法、双向普法,回应村民法律需求、提高村民参与度,让枯燥的法律知识“活”起来,把普法“最后一公里”变为了普法“零距离”。yyy保山日报网

  重点摸排+群众点单,在精准上下功夫提升普法针对性。一是重点摸排,针对性强。为切实解决好“向谁普”的问题,辛街乡结合自身实际及时开展大排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6类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场所的底数,建立名册档案。截至目前排查出有命案史、有缠访信访、矛盾纠纷突出等重点区域5个;法律意识淡漠、矛盾纠纷突出、特殊人群、农村三留守人员等重点对象456人;宾馆酒店、KTV、烧烤摊、酒吧等重点场所26个。同时,对排查情况分类建立台账,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员、乡村干部、网格员、驻村辅警、人民调解员和法律顾问作用,对排查出的6类重点对象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切实掌握重点对象思想动态,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二是群众点单,事半功倍。为切实解决好“普什么”的问题,辛街乡通过“火塘会、田埂会”等方式,切实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按照“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普及什么”的工作思路,由村民“点单”、普法工作队“上菜”,把普法的过程转化为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群众的过程,聚焦村民关注的婚姻家庭、就业务工、民间借贷、电信诈骗等方面进行现场答疑,实现精准普法。用开门见山的应对方法和务实管用的防范技巧引导村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从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为群众答疑解惑,让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真正入心入脑。yyy保山日报网

  线上+线下,在引导上下功夫提升普法广泛性。一是线上普法,接地气。以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广场、户外电子屏等为主阵地,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信群等为主平台,通过发放普法口袋书,书写法治标语为主措施、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深入开展普法宣传,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全乡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法治80余期,发布信息、简讯40余条;制作电信诈骗、天价彩礼等涉及群众自身利益的小视频3个;共发放口袋书、教材300余册,宣传折页18000份,在全乡人员聚集地喷绘法治标语60余条,户外宣传栏10块。二是线下普法,润民心。辛街乡针对基层普法队伍薄弱的实际,组建12人的普法工作队伍,按照坝子、东山、西山三个片区分为三个小组,根据三个片区各自的特点,配合区级专项普法工作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培训:坝子片依托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契机,围绕农村婚姻家庭纠纷、生产性经营纠纷、财产纠纷、侵权性纠纷等突出问题开展宣传培训;东山片以每期不超过30人的规模,针对群众所需开展流动普法,截至目前已开展40余期;西山片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开展普法强基进校园的活动,通过与学生、家庭开展互动式的普法,提高学生法律意识。通过“线上+线下”双轨普法的形式,在全乡营造了老百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yyy保山日报网

  调解+普法,在化解上下功夫提升普法实效性。辛街乡结合命案防控、矛盾纠纷调处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将普法工作融入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家庭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常态化抓实抓牢,确保矛盾纠纷调解到位,家庭安全风险评估到位、法治教育宣传到位。鉴于在普法工作中群众对普法内容难理解、参与积极性不高、普法效果差,以及集中式普法覆盖不全等问题。辛街乡通过设置流动普法点,将党支部活动室、村民活动场所等地点作为普法阵地,以“身边人、身边事+普法小课堂+现场咨询”的模式,打破传统普法方式,结合群众身边的人和事进行现场调解矛盾纠纷,向当事人和现场群众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对现场的群众起到警示作用。其次,以群众身边常见的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和典型案例为切口,给群众算清楚“生命账、法律账、经济账、家庭账”,以小见大、以点释面,让枯燥的法律知识“活”起来,把普法“最后一公里”变为了普法“零距离”。既让群众意识到学法、懂法、用法的重要性,也有效解决了普法工作中群众对普法内容难理解、参与积极性不高、普法效果差等问题,全面提升普法宣传的覆盖率和渗透力。截至目前,全乡累计排查出矛盾纠纷162件,已化解87件。yyy保山日报网

  程向雷yyy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yyy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