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苑

把一座山写进生命里 ——写在《那山那水那些人》出版之际

发布时间: 2024-01-15 09:38:46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qqq保山日报网
1qqq保山日报网

  我认识毕争三十多年,很多次对他说,做一个高黎贡山的守护者多么幸福,可以随时攀爬云上险峰,比如大脑子,青白海,南北斋公房;可以钻入密林,寻找珍稀高山花卉,比如大树杜鹃、威氏绿绒蒿、大理锴兰;可以偶遇、蹲守飞禽走兽,比如白尾梢虹雉、白眉长臂猿、小熊猫、豹猫、云猫、羚牛。总之是3000米海拔下凡尘俗世无缘接触的仙物。人在那个海拔待久了,毫无疑问能生出些世外之感。但毕争对我说,那是你作为一个自然观赏者的角度,觉得一切充满诗性和浪漫,如果你是一个保护区的巡护员,分给你6000亩的管护任务,一个月有20天需要在山林里煮雪水而饮,扎塑料帐篷而宿,啃干粮吃冷饭,你能坚持几天呢?qqq保山日报网

  这倒难住我了,能坚持几天呢?在金满村3700—4100米雪线附近寻找白尾梢虹雉的时候,最长坚持过一个星期,那是终生难忘的记忆。而且我在腾冲爬高黎贡西坡的每一条线,都是毕争与几名护林员做向导,我的背包睡袋在我体力不支的时候,都换到了他们的肩上,说来惭愧,我只负责看美景,吃现成,我每一次高山峡谷的美妙体验和相机里的大场景,都是他们艰苦付出的结果。qqq保山日报网

  最近毕争出版摄影兼随笔集《那山那水那些人》,我翻看良久,眼前晃动的皆是毕争及护林员在高黎贡行走的身影,那些身影我太熟悉,因为无数次我也随他们一起。这本集子,就是他们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身影的叠加。如果用“他们以青春守护高黎贡”这样的句子,我觉得一点不过分。很多保护区工作者,确实一辈子就在守山护林。qqq保山日报网

  前几年的一个春天,我随他们夜宿青白海,即姊妹湖(位于南斋公房和北斋公房之间的山岭)。在高黎贡海拔3430米的地方,野外扎营,护林员充满了无限的智慧,14个人的帐篷,6个护林员十几分钟就收拾停当。他们就地取材,砍了竹子做骨架,上面盖上塑料布,地面上铺上细竹枝,一个舒适避风的宿营地就在青白海旁出现了。为了避风,做晚饭的火塘设在两个帐篷之间,砍两根树杈栽在地上,中间搭一根实竹横梁,把那口背上来的铁锣锅挂在上面,就开始做晚饭了。柴是竹林里的枯竹竿,水是用竹篮背来的雪块,与肉一起放下锅煮的,也是一坨坨雪块。qqq保山日报网

  晚上满天繁星,大家在寒冷中烤火,山风呼啸,温度也许已经到了零下,我忍不住后背的寒冷钻进睡袋躺下,可睡袋湿冷一片。再后来他们也相继躺下,可我睡不着,全身如同在冰窟窿。坚持到凌晨两点,毕争忍不住冷钻起来烧火烤,我鼻子阻塞,头昏昏沉沉。也许是火塘的温度传了过来,我迷迷糊糊睡到了六点钟。天亮了,没有水洗脸,各人抓把雪搓搓手,揉揉脸。qqq保山日报网

  这样的经历对于我来说虽然艰苦,却颇为新鲜。但对于毕争来说就是常态了。他在《高黎贡山巡护日记》里写道:qqq保山日报网

  “我们大多是沿山脊进行巡护,一是可以错过跌坎悬崖,二是可以较好俯瞰周边,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取水困难。‘一碗水’如今成了鸟兽的饮水点,我们只有到海拔2319米的‘烂泥坝石洞’做水的补给。这是一个喀斯特地貌的一个溶洞,洞约有一层楼房高,可以看到钟乳垂下,洞底有一汪渗出的水,洞口陡峭,动物很难进入,洞浅,蝙蝠之类的穴居动物也无法在这里安家,故而较为卫生。我们在这里喝了个够,还把随身带的水壶灌满了。”qqq保山日报网

  2qqq保山日报网

  在腾冲,毕争名气很大,在保护局工作23年,他对高黎贡动物植物的“那些事儿”如数家珍,市民最喜欢听他“片”高黎贡的故事,尤其是在2023年腾冲科学家论坛上,毕争向世人推介滇西观鸟路线,题为《观鸟,一张通向大自然剧场的终身门票》的分享,兼以精美的图片,让观众如身临其境,大为惊叹。qqq保山日报网

  然后他拍鸟,拍蝴蝶,拍奇花异草,高黎贡的奇异世界在一张张美图中呈现,腾冲很多人成了他的粉丝,也有一些迷弟跟着他拍鸟。几年来他拍的仅腾冲的鸟就有400种,蝴蝶200种,他的相机就是一个鸟类和植物的基因库。qqq保山日报网

  有一种非常有趣的鸟叫黄腰响蜜鴷,只吃悬崖上的蜂蜜,曾经的拍摄记录是在西藏的墨脱。2019年2月6日,曲石的护林员传来消息,告诉毕争在大正岩附近发现了黄腰响蜜鴷,经过半年的观察,黄腰响蜜鴷的规律性越来越强,7月21日,是他参加工作30周年的纪念日,他顶着大雨爬坡、钻林,一步一步向大正岩靠近。在《大正岩的秘密》一文里,他这样记录:qqq保山日报网

  “大正岩是高黎贡山支脉在台地上形成的一个断层,高约20米,外形看是以石灰岩为主,岩壁外倾,下可避雨,成了动物的一种天然庇护。每年的春末,岩蜂会到岩壁上累巢做蜜,我抬头数了一下,大大小小有六个岩蜂巢。据王尚华介绍,先前的岩蜂很多,可近几天大土蜂来袭,岩蜂被蚕食得精光,如今只剩下蜂巢了。我明明看到蜂巢上有蜂飞舞,怎么说没有岩蜂呢?他告诉我,那是中华小蜜蜂在趁火打劫,它们前来取食岩蜂巢里的蜜。我用镜头拉近一看,果然如他所说。这时,只听‘唧’的一声鸟鸣,紧接着一只黄腰响蜜鴷飞到了岩蜂巢上,先是打量了一下四周,然后摆正了姿势,在那儿大快朵颐地采食岩蜂蜜。雨天光线本身就很差,加之距离太远,我的相机还得摆出80度的仰角,拍得我心急火燎,气喘吁吁。幸好它待的时间长,足足有10分钟,我有了足够的调整时间。”qqq保山日报网

  我们正全神贯注观察着黄腰响蜜鴷,后面一阵窸窣,我回头一看,乖乖!近20只灰叶猴就在附近的树上,有抓耳搔腮的,有携儿带女的,有四顾张望的,估计是全家准备到岩下避雨的。听见我们的快门声和谈话声,它们大概弄不懂情况,正在那儿盘算着对策。灰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它们离我最近的一次,我当然不会放过拍照记录的机会。我调转镜头对准它们,它们也看清了我们的行动,猴王“咔咔”惊呼一声,全体老幼有序向岩顶腾跃而去,留下一溜晃动的树影。”qqq保山日报网

  天赐良机,连灰叶猴也拍到了。qqq保山日报网

  还有,白眉长臂猿被列为我国 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被IUCN列为全球性濒危物种。2018年12月13日毕争在高黎贡赧亢保护站拍到一组白眉长臂猿照片,第二年在北京王府井国际摄影展展出。他在《“拜访”高黎贡山白眉长臂猿》一文中记录了拍摄的激动心情:qqq保山日报网

  “在长焦镜头下,我清晰地看到了一只雄性的白眉长臂猿荡在冷饭团的藤蔓上(当地百姓称之为‘猴子面包’),藤蔓上果实泛着成熟的光泽,它正在那儿取食充饥,一颗鲜红的果实被它叼在嘴上,这可是难得的场景,我急忙按下快门,一张白眉长臂猿‘吃饭’的照片终于定格。”qqq保山日报网

  3qqq保山日报网

  《中国生物圈》(1999NO.1)曾经有一篇赵晓东、谷方灿写的文章,介绍在高黎贡山这块面积仅12万公顷的土地上,已有记载的高等植物4600多种,其种类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17%。有500多种高等植物为高黎贡山地区的特有种和珍稀种,其中秃杉、桫椤、水青树、银杏等70多种高等植物为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物。这里还是山茶、木兰、兰花、龙胆、报春、绿绒蒿、百合、杜鹃等“云南八大名花”的故乡,每年春季,这八大名花与其他600多种观赏植物竞相争艳,使整个山体被淹没在姹紫嫣红之中。qqq保山日报网

  毕争就在想,高黎贡山的许多花卉植物,不说熟悉,但至少见过,提到绿绒蒿,包括常年行走在高黎贡山深处的护林员,都感到非常的陌生,比对了网上搜来的照片,他们才若有所悟,觉得有点似曾相识。为了让这稀罕植物呈现在世人面前,他加大了监测力度,请参与深度巡护的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山脊一线的奇花异草。2017年7月21日,界头管理站传来好消息,他们在熊家山附近发现了疑似绿绒蒿植株。qqq保山日报网

  7月的腾冲正值雨季,在这样的时候进山,无异于舍身犯险。但根据护林员传来的照片,绿绒蒿快接近凋谢,花期不等人啊。7月24日一早,毕争与4名护林员开启了绿绒蒿的寻访之旅。迈出的第一步,面对的就是坡度较大的山道,经过长时间的雨水冲刷,变得又硬又滑,走得踉踉跄跄,热汗涔涔。到了下午15∶20,才到达海拔3477米的五台坡顶。qqq保山日报网

  山顶云遮雾罩,气流快速流动,他们在云隙里看到了如锦的繁花。在五台坡和熊家山两座山峰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扁担翘”,意思是两座山形似压弯的扁担。这儿的植被类型为高山草甸,他们寻的是“扁担翘”,却误入了上帝的花园。毕争在《发现威氏绿绒蒿》一文中写道:qqq保山日报网

  “缥缈中姹紫嫣红,恍惚中绿肥黄瘦,大的可以盈盆,小的可以入指扣,云雾过处,霜汁淡抹,众花尽显妖娆,我看得如痴如醉。极目远舒,‘花毯’里风姿绰约的高大植株格外引人注目,我定睛一看,哇!这不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绿绒蒿么!我飞奔过去,仔细打量,高度、花型、叶脉、果色都符合绿绒蒿的形态特征。在这些珍稀物种面前,我们除了美学上的欣赏,还得给予科学上的尊重。我们当即对它进行了植株测量、生境记录、分布定位,同时小心翼翼地进行了标本采集。”qqq保山日报网

  绿绒蒿生长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在一般平地或丘陵无法寻觅到它的踪迹,就算科技较为发达的今天,绿绒蒿也难做到人工培育,它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尽情彰显着自己的野性。绿绒蒿是我国濒危高山花卉物种,是著名的观赏植物,被列为“云南八大名花”之一。全属约有50种,除一种产自西欧外,其余均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和横断山脉,目前大部分处于濒危状态。首次发现威氏绿绒蒿,对高黎贡的高山花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qqq保山日报网

  这样的遇见和寻找可以说贯穿了毕争的整个高黎贡管护生涯,比如遇见多尾褐凤蝶,这种凤蝶非常珍稀,是不丹的国蝶,在我国数量极少;比如大理锴兰,是花型最小,而颜值最高的兰科植物,也是西南地区的极小种群,2018年7月首次在高黎贡山腾冲辖区监测到,它生长于岩石和山地的苔藓上,易受到人为干扰。qqq保山日报网

  来人世间走一遭,每个人都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待自己。毕争的方式,就是把身体贴近高黎贡,把心贴近高黎贡,再把一座山的呼吸融进自己的身体里。(刁丽俊)qqq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qqq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qqq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