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经济
“新四小工程”发力

昌宁城乡消费拉动全县经济稳定增长

发布时间: 06-24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ttt保山日报网

  本报讯 近年来,昌宁县在“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小买卖”的“四小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群众增收新路径,拓展延伸形成“小地摊、小节日、小零工、小直播”的“新四小工程”,有效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拉动全县经济稳定增长。ttt保山日报网

  鼓励“小地摊”,扩内需。昌宁县将大力支持“地摊经济”作为稳就业、保民生、促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新规划摊位、免收租金、发放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各乡镇积极发展地摊经济、小店经济,以“小摊点”带动本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提振消费信心、繁荣市场经济,形成了可固定、可持续、可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田园镇在湿地公园、新华村生基湾等地新规划固定摊位300余个,于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期间新规划流动摊位1700余个,主要经营农特产品、特色小吃、时鲜水果、文创纪念品等,共带动就业创业2600余人,平均每个摊点每天收入150元以上。湿地公园“网红街区”每晚都有30个左右“小摊点”,每个点位平均每月盈利3000元至4000元。ttt保山日报网

  举办“小节日”,促消费。依托春节、“五一”“十一”“5·19中国旅游日”等节日节点以及泼水节、立夏节、火把节等民俗节庆,昌宁举办各类特色文旅、农特产品集中展销等活动,通过拍卖、市集、网络直播等方式,在旅游目的地、游客集散地等区域,销售各地农特产品,为乡村注入更多的“消费流量”。同时,鼓励有基础的群众盘活老房子等资源开办家庭民宿、特色餐饮,在客流量旺季的“小节日”期间为游客提供特色化服务。今年“五一”假日期间,湾甸乡举办泼水狂欢节,以百家宴、吃瓜大赛、音乐晚会等精彩活动吸引四方宾客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消费640余万元。勐统贡茶庄园景区组织当地傣族群众到景区内开展傣族赶摆演出,推出傣味美食“长桌宴”,带动当地傣族群众增收50余万元。鸡飞镇举办“立夏节”,实现旅游消费125万元。“五一”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14.41万人次,旅游总花费1.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5%和8.85%。ttt保山日报网

ttt保山日报网

  打造“小零工”,稳就业。昌宁县以拓宽群众收入渠道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落脚点,以“小零工”市场为抓手,建成“公益性县级零工市场+乡镇政企零工驿站+15分钟村级就业服务圈”三级服务体系,促进了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鼓起“钱袋子”。全县组建产业发展小分队421支、致富帮带小分队363支,组织引导群众就近到合作社务工3800余人次,入社群众户均增收5500元。湾甸乡上甸社区建成绿色农业循环产业园,将冻库、玉米脱粒烘干、蔬菜脱水烘干、生物质燃料加工融为一体,每年吸纳季节性务工人员达1.5万余人次,月均工资收入达4500元至8000元。大田坝镇湾岗村党总支,培育10余名园林绿化致富带头人,带动全村400余人到周边县区从事园林绿化工作,平均工资每天120元,户均增收1.8万元以上。ttt保山日报网

  发展“小直播”,拓增收。昌宁县鼓励群众开展庭院直播、直播带货、拍摄短视频、发布乡村生活场景等方式吸引流量,增加群众收入。结合县内组织的美食节、卡斯兰山火腿节、湾甸泼水节、漭水稻花鱼节、勐统甜笋节、更戛非遗美食节等活动,通过直播带货、拍摄短视频、发布旅游攻略等方式,开展昌宁农特产品直播销售,实现收益801万元。谋划打造电商直播基地市级示范5个、县级示范15个和乡镇级示范26个,通过“党建+电商+产业”的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开展电商直播3500余场次,帮助570余户群众出售农特产品12990余单,实现销售收入7230余万元。积极探索“党组织+合作社+电商企业+农户”合作模式,拓展上行渠道,强化联农带农,助力产业振兴。翁堵镇翁堵社区与昌宁县植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吸纳社员160户,2023年种植种苗300亩,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实现收益720万元。ttt保山日报网

  [穆建勋 吴春兰]ttt保山日报网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1-转曲-36.jpg
ttt保山日报网

珍AI土地-2.jpgttt保山日报网

(全国土地日系列宣传海报)ttt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ttt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ttt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