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昌宁

昌宁县积极推广秸秆科学还田+离田高效化利用技术模式

发布时间: 12-11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近年来,昌宁县以历年项目为引导,以技术模式推广应用为抓手,以科技应用为支撑,以宣传培训为基础,形成了秸秆科学还田+离田高效利用的技术模式,并在全县得以推广应用。zzz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片2.pngzzz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昌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主要种植可利用秸秆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有稻谷、玉米、小麦、豆类、薯类、油料、两烟作物及甘蔗等,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且产量稳定。2024年,昌宁县预计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11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6.65万亩以上,产量22.79万吨以上。从秸秆主要产生的农作物种类来看,全县预计共产生52.32万吨的秸秆,可收集量为46.71万吨。结合自身实际,昌宁县农作物秸秆主要以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综合利用模式为主,在秸秆肥料化利用方面,以水稻、烤烟、香料烟、薯类为主,在全县范围内主要推广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腐熟剂、生产有机肥等利用模式,全县共有大中型以上还田机械747台,使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有机肥企业1家,年秸秆消纳量10000吨,年产量20000吨;在秸秆饲料化利用方面,在做好传统直接饲喂秸秆等利用模式的基础上,结合127家规模养殖场,在全县推广秸秆的青贮、压块饲料加工等利用模式。目前,全县青贮饲料加工厂共有26家,主要以谷物类、豆类、糖料和蔬菜类作物秸秆为主;在秸秆燃料化利用方面,主推秸秆的固化成型燃料利用模式,目前,全县共有生物质燃料厂5家,在秸秆利用方面主要以甘蔗叶及烟叶类作物为主。昌宁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潜力可达43.81万吨,理论上综合利用率可达94%。结合利用情况,昌宁县在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持续加大力度发展肥料化、饲料化和燃料化,同步推进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发展的技术模式。zzz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片1.pngzzz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昌宁县依托县内秸秆利用主体,组建秸秆收储运队伍5支,覆盖全县61.54%的乡镇,持续巩固秸秆收储运专业化队伍体系建设。同时依托县内资源,根据实际需求,以提高企业产能,推动秸秆利用的思路,在全县范围内对年产10000吨以上的秸秆利用企业给予粉碎、发酵、烘干、造粒等设备的扶持。同时,强化科技支撑力度,与云南师范大学能源学院合作,探索秸秆还田效应,分析秸秆科学还田方法,形成秸秆综合利用的规范标准。为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知晓度,促进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等离田高效利用及秸秆转换增值,聘请专家老师分别在13乡镇开展技术培训。zzz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技术要点上,昌宁县主要采取水稻秸秆粉碎翻埋还田、香料烟秸秆生产有机肥、烤烟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玉米秸秆生产青储料四种措施。通过持续巩固秸秆科学还田+高效化利用的技术模式,昌宁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常年保持在93%左右,形成了以公司为秸秆综合利用主体,承担农作物秸秆的收、储、运、用工作,即“公司+运输队伍+农户”的运营模式。目前,昌宁县成立了5支秸秆运输队伍,全县共有秸秆青贮饲料加工厂11家,甘蔗脱叶设备9套,有机肥料加工厂3家,生物质燃料厂5家,构建推广了以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利用为主,同步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的综合利用技术。通过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每年能够增加农户收入250余万元,为企业创收500余万元。同时,大幅提升秸秆还田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完善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稳步提高秸秆产业化能力,加快了昌宁县以秸秆利用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不断拓宽秸秆利用途径和秸秆离田效能的提升。(洪专林卲澎)zzz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4-转曲-18.jpg

  责编:刘自明zzz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zzz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