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城:包村联户心连心 传帮带动促振兴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近年来,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秉持服务群众的导向,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包联干部和村“两委”携手共进,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里办。木城乡聚焦包联帮扶,始终致力于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深入推进农村居民自治实践,细化“微网格”,全面激发基层自治的效能,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构建乡村干部包联村组制度,将全乡所有村民小组划分为52个网格,全乡59名包联干部与35名村“两委”成员进行“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结对帮扶,确保每个村都能获得有力的帮扶力量。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借助每周派工、研判会议,包联干部与村“两委”每周开展一次工作交流,共同商讨解决工作中的难题。网格员与网格助理员深入调研各小组的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为传帮带工作筑牢坚实的基础。
在党建引领下,木城乡通过在“格”里探寻需求、以党建“链”接资源,聚焦精细管理,积极探寻新的治理模式与手段,各小组凭借“小会场”搭建起群众议事的“大平台”,持续推进职责、人员、管理的下沉,将“问需于民”落到实处,广泛收集居民群众的“微心愿”,切实搭建起党群“连心桥”,找准“微治理”的方向。广泛收集并随时掌握党员群众对于村组建设和社区治理的诉求与意见,依靠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借助支部党员大会、党群议事茶话会,对群众的“微心愿”进行梳理分类,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2024年累计走访干部群众达5000余人次,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7个。
为了做实“微服务”,编织品质服务“幸福网”,木城乡聚焦群众需求,乡包村联村干部践行一线工作法,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村内公路、排水设施建设、自来水改造等工作,目前推进高标准农田9000亩、架设水利设施104.502公里、基础设施建设38处,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结合日常走访入户,实时了解群众需求和生产生活困难,对接农业、卫健、教体等行业部门提供相应服务,协调农林技术人才到村组服务200余次,组织文化汇演3场次,惠及群众5000余人,持续开展社保就业、民政救助、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宣传工作,协调各方资源开展“我们的节日”“学雷锋、树新风”“志愿我帮您”“健康义诊”安全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
如今,木城各村“两委”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基层治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包联干部和村“两委”携手共进,让网格走访愈发精准、网格服务愈发有力、网格关爱愈发暖心。董秀芬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