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鸿礼: 致力造福一方的“老乡镇”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瓦马彝族白族乡是隆阳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乡镇,生活着20多个少数民族。这里山高路远,曾是隆阳区最出名的贫困乡之一。为了改变家乡面貌,一代代瓦马人秉承着“忠贞不渝、自强不息、人定胜天”的瓦马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努力奋斗。
瓦马乡60岁的退休老干部马鸿礼就是其中之一,自1983年参加乡镇工作以来,一干就是40多年,是个不折不扣的“老乡镇”。1983年,20岁的马鸿礼回到家乡,先后担任瓦马乡计划生育宣传员、瓦马乡副乡长;1997年马鸿礼调离瓦马乡,2006年再次回到家乡。
2010年,河东村大石房发生了特大山体滑坡,为了受灾群众的安全,各级党委政府计划让当地群众搬迁至瓦马集镇。当时群众遭受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产生了抵触情绪,搬迁动员工作举步维艰。马鸿礼作为地质灾害搬迁临时指挥部群众工作组组长,带着工作组人员一家一家进行安抚、一家一家地做工作。他经常跟工作组成员们说:“受灾群众有情绪很正常,他们遭受了失去家园、亲人的打击,我们工作组应该积极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真正明白搬迁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出路。”就这样,工作组在他的带领下入户安抚群众、讲解政策,最终大石房所有群众都同意搬迁至瓦马集镇,搬迁安置点也成了瓦马乡人尽皆知的“幸福小区”。
2016年,马鸿礼从人大主席的岗位退了下来,但是他的工作态度没有退。2020年脱贫攻坚期间,他担任下拉堡村驻村工作组长,与下拉堡村共同谋发展、促脱贫,建设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实施了危房改造,发展了红花、高产样板玉米种植和肉牛养殖等产业,实现了下拉堡村群众顺利脱贫,贫困村顺利摘帽。
2024年,本该与家人愉快享受退休生活的马鸿礼,因其较强的工作能力及群众基础,被瓦马乡党委任命为新民村党总支副书记。他在和群众闲聊时发现,网购在新民村已然成为新风尚,但新民村与瓦马集镇相隔10多公里,群众寄取快递很不方便。马鸿礼便积极对接,在瓦马乡实施到村物流配送项目,并主动投入3000多元打造了新民村快递服务站。提及这项工作,他说:“新民村是一个寨子分散、人口较多的山区村,大部分只有老人孩子在家,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逢年过节给家里寄东西回来,老人拿快递很不方便,为了解决群众的这一实际困难,村委会决定主动投入人力物力建设物流站点,快递站点建成后,来村上拿快递的群众多了,更好地拉近了干群关系,有实在不方便取快递的群众,我们也可以把快递送上门。”
如今,瓦马乡早已旧貌换新颜,群众不愁吃穿、道路平整、住房宜居均已实现,而不懈努力的“老乡镇”马鸿礼仍奋斗在基层,造福一方百姓。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上、行动上要有人民群众,工作上要讲担当、顾大局;做群众工作要能沉得下身,跟群众交朋友,发挥好带头作用,心中有集体,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马鸿礼说。
徐红艳 李鹏璐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