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腾冲

腾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牢记嘱托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请办好)

发布时间: 01-20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5年来,腾冲市依托“艾思奇百姓宣讲团”,致力于“讲好艾思奇故事 传播好大众哲学”,多举措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777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该市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法治思想等内容开展宣讲。整合党校、驻村工作队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懂少数民族语言的乡村干部等力量,调整充实“艾思奇百姓宣讲团”“4个100”宣讲队伍,建立市乡村三级宣讲员队伍。目前市乡村级共有宣讲员1000余名。777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该市以“请进来”的方式,围绕滇西抗战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内容,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优秀讲师到和顺现场授课,为当地居民、游客提供有品质、上档次的学习交流平台。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到省内一些高校、公共图书馆内进行外宣、授课。通过主讲人的讲授,把各学科各领域的知识及最新的思想火花带入市民生活中,形成了腾冲全域旅游的一道独特风景。党的十九大以来,“和顺讲堂”共开展了30余场次专题讲座,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777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依托腾冲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选取理论政策、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农业、科技、法律、金融、党建十大方面的专业志愿服务人才50名,组建专家库,开展志愿服务“点单讲”,采取火塘会、板凳会、田埂会等形式开展宣讲,用方言土语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送进千家万户,打通群众宣讲“最后一公里”。777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该市采取宣讲团、专题党课、红色广播、少数民族双语、火塘会、送学上门“六种方式”进行宣讲。依托“艾思奇百姓宣讲团”,开展进机关、进乡镇(街道)、进村寨、进家庭、进学校、进医院、进军(警)营、进企业、进社会组织和进宗教活动场所“十进”集中宣讲。腾冲市融媒体中心录制一批音频节目,依托农村应急广播,每天2次播报,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新思想及时传播到千家万户。777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强化“双语”宣讲,用民族语言传递党的声音,凝聚新时代边境地区跨越发展正能量,唱响“心向中央·振兴边疆”主旋律。从腾冲边疆少数民族“火塘情结”“围炉夜话”等民俗中汲取经验,充分利用活动场所、群众家中小火塘,院坝里燃起的篝火,常态化开展宣讲。火塘暖身、言谈暖心,“火塘会”让“小”火塘从以前群众走村串户“拉家常”的场所变成了现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对象化传播的“大”平台。777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该市还将基层宣讲与挂包帮工作、城市社区网格挂包等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最新政策和党的声音传递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文化场所等社会“末梢”。777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和顺镇始终牢记嘱托,聚焦“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为何讲”进行实践探索,着力打造“‘艾’讲理论 ·‘理’响和顺”宣讲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充分用好“哲人故里”这一鲜活载体,大力弘扬艾思奇“忠诚战士”的精神,以《大众哲学》生动实践为例,扎实推进对象化、分众化、差异化理论宣讲。777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5年来,和顺镇紧紧围绕“争当乡村振兴的标杆、争创传统村落保护的示范、争做旅游发展的引领”的目标定位,高质量实施了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项目。“5·19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在和顺举办,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功,景区接待游客数翻倍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40万元以上,被评为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示范乡镇。777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黄宝洲]777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6.jpg777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防范非法集资宣传)777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777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1-转曲-13.jpg

  责编:刘自明777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777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