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处矛盾纠纷69起,成功率达100%
木城乡“三杯茶”工作法化解纠纷见实效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近年来,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牢牢把握“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要求,采取“三杯茶”工作法,有效预防和化解家庭矛盾纠纷,实现了矛盾调解率、调解成功率、群众对调解工作满意率“三提升”。2024年以来,全乡累计调处矛盾纠纷69起,成功率达100%。
沏好“第一杯茶”,消消气。当纠纷找上门时,调解员会尽快端上第一杯茶,舒缓紧张的气氛,接着向当事人播放事先收集到的因冲动而激化矛盾产生严重后果的典型事件,从感性角度缓解当事人的情绪。随后,调解员采取迂回谈话的方式,避开正面激烈的矛盾冲突,从侧面引出当事人双方共同关注的话题,消除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情绪。最后,调解员还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讲述木城本地发生在村民身边的和谐宽容事。
续好“第二杯茶”,说说事。待当事人双方情绪稳定后,续上第二杯茶,引导当事人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调解员耐心倾听后,找出双方矛盾焦点和内在联系,根据事件性质,指出各方面的利弊关系,用乡言乡语、乡风乡俗连接感情,消除当事人双方的隔阂。调解员立足“以理服人明事理”的中立公正立场,阐明道德伦理与普世价值观,引导当事人理性看待问题,寻找双方意愿最大公约数。充分发挥司法案例指导作用,从最高院、司法部案例库中筛选编印类型案例,以案释法,引导当事人明晰利害、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最终化解矛盾纠纷。
品好“第三杯茶”,握握手。待当事人双方基本达成调解共识时,冲泡“第三杯茶”,诠释“以和为贵”的道理。对于一般性矛盾纠纷,采取关键人如双方重要近亲属、德高望重乡贤和乡村干部等现场见证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在纠纷发生地直接达成口头协议,并拍照留存。对于疑难复杂纠纷,形成调解协议后,邀请关键人在协议书上一并签字见证,并督促双方共同履行协议。当事人双方签订协议后,调解员及时做好回访工作,特别是对非当场履行的案件,通过多种渠道促进落实。
[李 位 赵 秘]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