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飞村“儿童之家”的八年温暖守护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大学生志愿者陪孩子玩耍。
在昌宁县鸡飞镇鸡飞村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处温暖的所在——“儿童之家”。成立8年来,“儿童之家”如同一盏明灯,为鸡飞村的留守儿童照亮了成长的道路。
2017年,针对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实际,鸡飞村党总支迅速行动起来,牵头组建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村书记担任组长,统筹驻村工作队、教师、社会爱心人士等多方力量,形成了“1+1+1+N”的结对帮扶模式。党员干部们满怀热忱,化身为孩子们的“代理家长”,与57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他们定期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帮忙解决各种难题。与此同时,借助微信视频这一便捷工具,为孩子们和远方的父母搭建起了一座“云端亲情桥”,200多次的视频连线,传递着无尽的思念与关怀,让亲情从未因距离而缺席。自此,“儿童之家”持续输出关爱和温暖。
在党建的有力支持下,“儿童之家”也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服务内容。以“村苗”托管班为主要阵地,这里成了孩子们暑期的欢乐学堂。每年暑期,大学生志愿者都会来到这里,开设安全教育、手工绘画、朗诵等课程,累计服务超过500人次。2024年6月,镇团委举办的“希望助梦,港湾护航”活动更是让孩子们收获满满。在“童伴妈妈”的温柔陪伴和耐心指导下,30多名留守儿童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卫生知识,还亲手创作了精美的泥塑作品,并通过趣味游戏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此外,“儿童之家”还联合司法、卫生等部门,每学期开设普法、防溺水等安全课堂,为留守儿童筑牢安全防线。
鸡飞村紧紧抓住沪滇协作“智惠云岭”项目的契机,把职业教育当作打开孩子们未来之门的钥匙。自2021年起,12名来自困难家庭的学子幸运地获得了免学费进入上海船厂技校学习船舶制造的机会。首批毕业的5人如今月薪已达到1.5万元,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2023级的学生杨超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感慨地说:“原本以为自己只能出去打工,现在有了造大船的目标,生活有了新的盼头!”2024年,村党总支书记张军福亲自带队前往上海看望这些就业的学子,不仅给他们带去了家乡的关怀,还积极奔走,动员社会力量为低保家庭的孩子们募集助学资金,让他们能够毫无顾虑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职业教育助力孩子们成长的同时,鸡飞村也没有放松对留守儿童的日常关怀。通过“三帮三助三送”机制,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实时更新,确保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能及时掌握。镇妇联和卫生院每月都会联合入户排查,精准地把帮扶政策送到每一个需要的孩子手中。2024年,保山市残联送来了学习和生活物资,村“两委”联合挂钩单位发动企业捐赠了3万元,用于改善“儿童之家”的设施。现在,这里已经有了一间70㎡的活动室,电子屏、玩具、文具一应俱全。而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开展了4场法治宣传活动,让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在整个村子里愈发浓厚。
八年的坚守,鸡飞村“儿童之家”从一间小小的活动室,发展成了一个涵盖教育、安全、就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平台,“儿童之家”见证了无数孩子的成长与蜕变。正如村党总支书记张军福所说:“守护‘朝夕美好’,不仅要让孩子有处可去,更要让他们有梦可追。”
胡叶娜 文/图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