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山 > 新闻

做艾思奇一样的共产党员

发布时间: 03-04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1935年,25岁的艾思奇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从此,他由一个有民主思想和爱国热情的热血青年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实现了人生观、世界观的涅槃。之后的艾思奇,一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了我党理论战线上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时时刻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党的事业奋力工作和战斗。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信仰坚定,他是一位具有严格党性的共产党员。艾思奇信念和崇仰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少年时在父兄影响下,他对哲学产生了兴趣,萌发了革命志向。他曾经对朋友说:“我总想从哲学中找到一种对宇宙和人生的科学真理,但都觉得说不清楚,很玄妙。最后,读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后,才感到豁然开朗……”艾思奇17岁东渡日本求学,在那里读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文著作,为了能读懂原文他自修德语,终日手不释卷,常常泡在神田书社里学习,甚至患上严重的胃溃疡都未停止。25岁时他发表《大众哲学》,把哲学传播到人民大众手中。27岁到延安后,他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成果——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他三进清华、五进北大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1960年艾思奇受党中央委托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当时,此书是大学的教科书,影响了中国几代人。艾思奇去世前两年,仍然想将《大众哲学》进行一次修改。艾思奇一生思想丰富,著作颇多,全部遗著约有750万字。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他将笔名取之为“艾思奇”,据考证,是热爱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仰,每个人都有,艾思奇树立了自己的坚定信仰,并为之奋斗终身。他将信仰融入名字、融入骨血,甚至是融入生命。为推动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做出杰出贡献!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一心为民,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大众哲人艾思奇”“人民的哲学家”,这些是人们对艾思奇的称呼,艾思奇是“大众的”,是“人民的”。艾思奇说过:“一个理论工作者,如果脱离了群众,就没有生命了。哲学脱离了群众,就失去了自己的立足地;群众离开了哲学,就失去了自身解放的‘头脑’,只有把哲学同人民大众结合起来,为人民大众写哲学著作,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正确道路。”从1933年到1936年,从《申报》流通图书馆每日刊登的“读书问答栏”到《读书生活》半月刊上的“读书问答”专栏,艾思奇始终用“通信”的方式时刻关注着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面对的各种问题,并以“答读者问”的形式公开为其解答。据统计,艾思奇在《申报》工作时期,一年内答复读者来信1800多件。1935年,他发表的《大众哲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耳熟能详的事例讲述哲学。例如:从“一块招牌上的种种花样”说到“观念和二元论”的错误;以“追论雷峰塔的倒塌”来阐释“质量互变律”等。《大众哲学》让无数革命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使哲学真正被人民群众所掌握。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以人民为中心是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核心理念,他坚持以人民群众的问题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的生活为落脚点,运用人民群众的语言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严以律己,他有崇高风范,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勤俭节约是艾思奇的一贯生活作风。除了写文章有稿酬之外,讲课一般是没有讲课费的,人家给了他也不要,都是义务劳动。艾思奇说:“宣传马列主义,义不容辞,哪还能要报酬。”解放初期,艾思奇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北大从教育部领出工资,他坚决不拿。还给他领过几十斤小米,他就让学校转送给北大生活困难的职工。艾思奇从来不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点私利。他的亲朋好友没有一个是通过他的关系去安排的。他的四弟李生蒨从云南大学经济系毕业,来信希望艾思奇能为他调到北京创造条件,他却回信开导弟弟服从国家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艾思奇在党内生活中,从不以名流自诩,不当特殊党员,从不用党给予的权力去谋取私利。他恪守党的生活准则,准时参加党的生活会,按时交纳党费。三年暂时困难时期,他拿出1万多元稿酬作为党费上交,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艾思奇一生究竟如何?毛泽东对刘白羽说,“艾思奇同志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对吴伯箫说,“老艾同志不是天下第一个好人,也是第二个好人。”对舒群说,“艾思奇是好哲学家,好就好在老实忠厚,诚心诚意做学问。”艾思奇去世后,在当时中央党校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枫所致的悼词中毛泽东亲笔写上:“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纵观艾思奇的一生,他信仰坚定,严以律己,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具有严格党性的党员;他学风严谨,为学有德,是一位真正的学者。斯人已去,风范永存。艾思奇虽然离开我们58年了,但他的名字、他的功绩、他留下的宝贵哲学精神将与世长存。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当今世界波澜壮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各种考验是我们广大党员新的革命。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学习艾思奇同志的革命理想,感悟艾思奇同志的革命操守,体悟艾思奇同志的革命道德,把艾思奇等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把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个人理想信念结合起来、同做好个人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同一名基层党员的道德操守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在基层文旅工作中,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为打造腾冲文旅新名片而不懈努力。(伯雁婷)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责编:蒋建国666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