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门外: 城市新地标的文化蝶变与商业新生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仁寿门外一瞥。

聂茂昌打造的“仁寿门外”。

刘峻峰的喜庆酒定制工作室。

茶友在张巧艳的“苍御茗”茶铺品茗。

20世纪30年代的仁寿门画像。
蒋 蕾 刁丽俊 文/图
在保山的城市脉络中,仁寿门犹如一颗历经岁月沉淀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历史光芒。作为古代永昌府八道城门之一,也是保山仅存的一道城门,它承载着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记忆。而 “仁寿门外” 这片区域,正从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落逐步蜕变成充满活力与创意的都市新地标,孕育出令人瞩目的新业态。
旧貌换新颜:
从老看守所到文化创意新地标
几年前,投资人聂茂昌独具慧眼,看中了位于仁寿门外这片曾是保山老看守所的区域。这里地处山谷地带,被太保山和象山环抱,南邻玉泉路,北邻建设路,东临太保北路,场地空间丰富。
怀着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感,土生土长的保山人聂茂昌决心将这片城市老社区打造成实践创意生活的理想空间。他的规划蓝图宏伟而又细致,他将这里总体定位为保山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实践基地、隆阳区老城区新文化休闲旅游点,分三块大场地空间建设,思路贯穿“一沟一道”:磨坊沟、御笔勾与南方丝绸古道;“两山抱园”:太保山和象山;“三院天地”:美食天地、文创园区、太保书院。
如今,项目已实施多年,业态基本集合了时尚化、年轻化、新坐标、文创园、新城市休闲综合体等元素,满足了人们对知识、创意与社交的需求。在此,你可以于快节奏的生活中寻得一方宁静的栖息地,停下匆忙的脚步,去体验城市文化、感受森林城市气质。
商户云集:
多元业态共绘生活新画卷
随着 “仁寿门外”项目的建成,有越来越多的商户入驻其中,为这里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经营项目,也逐步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生态圈。
在最早入驻的商户中,刘峻峰对聂茂昌的理念有着很深的认同感。两人之前就是朋友,聂茂昌创建“仁寿门外”文化园区,刘峻峰第一个赞同和支持。作为一名有着40多年书法写作经历的书法爱好者,刘峻峰自己也向往有一个交流平台,让更多人坐下来了解保山文化,畅谈生活理想,交流艺术创作,同时也把生意做了。他经营的是一家喜庆酒定制工作室,以“吾家有喜事”为主题,为婚宴、乔迁等喜庆场景或商业推广、伴手礼等进行深度个性化定制,为喜庆酒注入文化元素。近期,他推出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定制主题,如滇西抗战纪念、滇缅公路、驼峰航线、松山战役、飞虎队;保山仁寿门系列酒“御笔勾”“仁者寿”;还有以保山文化名人命名的“文化酒”等,这些定制酒,就如同一种文化载体,让人们在品尝美酒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保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易润轩文化艺术馆的周峻主营书画文玩。他以前曾在昆明做生意,父亲去世后回到保山,至今已有一年多。周峻的父亲生前是保山市第一中学的教师,长期研究保山文化和滇西抗战文化,受其影响,周峻对传播家乡文化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馆与朋友们加强对保山文化尤其是南方丝绸之路、人文等方面的交流。周峻认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很多外地人甚至保山人对保山的文化认知都不够,特别说到仁寿门,知道的人远没有知道青华海的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一分力量。“就像种下一棵树,让它慢慢长大。当我们老去,子孙后代才有迹可循。”
“00 后”杜晓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却与很多校友有着不一样的人生规划,他向往过一种“有风的生活”。2023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保山创业,选择在“仁寿门外”文化创业园与人合作剧本杀。凭借大学期间做校园话剧社编导并在大学生艺术节上获奖的经历以及计算机方面的专长,他在电控和灯光、机关上下功夫,精心打磨场景和氛围,用心设计台词,追求极致演绎。他的场馆如今已成为保山当地沉浸式体验最佳的地方,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杜晓夫认为,“仁寿门外”的开放式空间为高品质文化创意园区的打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也还存在一些建设不足的地方,如交通设施有待完善,他建议政府可考虑在附近适量投放共享单车,以方便人们出行。尽管如此,他和他的团队依然在积极推广这个充满创意的空间。平时,他会为玩家做摄影记录,大家也都踊跃地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或自媒体助力 “仁寿门外” 的宣传。闲暇时光,杜晓夫喜欢一大早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坐在阳台上,泡一杯茶,呼吸着山下清新的空气,不管看书还是发呆,他都十分享受这里的浪漫与宁静。
在“仁寿门外”落地生根的还有餐饮企业 “伴山小馆”。“馆主”万建成因最先开在路边的一家咖啡馆而看上这个地方。他的餐馆凭借漂亮的设计以及丰富的菜品吸引了不少食客,还承接了一定数量的宴席。未来,倘若“仁寿门外”开拓出新的户外项目或接待量猛增,那“伴山小馆”无疑是一个成熟且理想的饮食休闲区域。
从昌宁慕名而来的茶叶爱好者张巧艳也希望在这个徐霞客曾记录过的“城门洞”外推广自己家乡的茶,让更多爱茶者品鉴到地道的沧江茶香。她经营的“苍御茗”茶铺隶属于昌宁县宏艳茶厂。“苍御茗”三个字代表着昌宁县有“茶树自然博物馆”之称的古茶树林,其茶原料主要来自昌宁县澜沧江水系与怒江水系结合部的千年古茶树群落。许多茶友平时都喜欢聚在她这里,品着茶香,交流着对各种茶味的感受——属于一个地方的味觉记忆有了,人情氛围有了,生意自然也就做开了。
打造休闲文化商业区域:
创新思路与未来展望
仁寿门是一个极有地理坐标意义的地方。成百上千年前,马帮在永昌城休整好后要西去夷方,就是从仁寿门出,再上磨房沟、石马山。保山民间认为,石马山以上是老鼠山,以下是象山,因此有“鼠咬象山”一说。过了老鼠山,就是青岗坝、乌头塘,然后就进入杨柳古道下怒江了。而仁寿门作为马帮的必经之地,马蹄声陪伴着它的日日夜夜。明朝修建的八道城门之一的仁寿门,主要功能是“打开仁寿门,松毛柴草流进城”。过去,不管农村城市,所有的燃料都要从山里获取,住在城里的人想去砍柴抓松毛,就要出仁寿门上磨房沟,再赶到老牛圈。而离城很远的卖柴人,则要在关城门之前将马帮赶进城门内,好赶第二天的早街。城门洞内,是卖柴人最好的歇息地。
公元1639年农历六月十三,徐霞客从会真楼出发,东循太保山麓,半里后出仁寿门,开始了他两天的卧佛寺及金鸡行。他描述道:“仁寿西北倚太保山北麓,城随山西叠而上,与龙泉同。”因为他的记录,仁寿门在386年后仍然清风拂面。
现今,人们对于休闲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像“仁寿门外”这样的文化创意园区的打造正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平台,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打造多样化的业态,相信仁寿门外会逐渐成为城市休闲文化商业区域的典范,一个承载着人们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仁寿门外”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这里或将成为人们留下来听故事、看非遗、赏南红、品茶香、尝美食的好去处,大家也可以在这里落脚休闲,循着古道走向更远的岁月深处,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刘峻峰说:“我们商户都应该团结起来,结合保山的历史文化,长期规划、深耕细作,打出我们的文化品牌,做有特色的生意。”在他看来,“仁寿门外”应该成为新时代的保山文化体现,成为保山的一个重要文化标识。
随着今年1月24日新修建的永昌府城仁寿门文化广场的开放,“仁寿门外”的人气也在逐渐攀升。商户们都认为,未来“仁寿门外”会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成为保山乃至更广泛地区的人们所向往的文化休闲胜地,继续演绎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故事,从而成为保山城市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