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魔芋豆腐:香飘申遗路上(我在现场)

发布时间: 03-17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①:张建航(右一)和父亲张玉宝。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②:鲜魔芋。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③:赵凯军制作魔芋干。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④:魔芋宴。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⑤:农科院专家(右二)与坚守者。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本报记者 字相禹/文 范南丹/图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传统技艺的坚守中,“守艺”人依然会面临很多困境。隆阳区金鸡乡金鸡村的两个“守艺”者,因有了农业部门和文旅部门的帮助,他们的“守艺”路,因此变得宽广而有温度。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5年的鲜魔芋行情,对于38岁的张建航和49岁的赵凯军来说,是冷淡了6年的市场给两人扔的一块糖,这份来之不易的甜蜜,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周边魔芋种植户的信心,也让被乡邻称为“魔芋搭档”的两人,有了继续坚守的底气。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喜欢传统美食制作技艺的张建航深谙这样一个道理:要让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如果没有优质充足的原材料,坚守或许就是空谈。所以,鲜魔芋价格的回暖,既给市场传递了一个良好信号,同时也保证了她和赵凯军,可以更好地选择优质的原料,继续对“魔芋豆腐传统制作技艺”进行坚守。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坚守与“突围”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3月10日,在隆阳区金鸡乡金鸡村窑匠坝自然村,从没想过要给魔芋豆腐制作小作坊起名的张建航和赵凯军,再次迎来了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隆阳区从事非遗保护的工作人员。专业部门工作人员上门指导,不仅要为张建航和赵凯军现场解决魔芋豆腐加工制作中遇到的难题,他们还要采集整个制作流程,为“魔芋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申遗做前期准备。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窑匠坝自然村,38岁的张建航算得上是一块“疯狂的魔芋”。为了传承从祖父那一代就延续下来的魔芋豆腐制作手艺,8年来,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老手艺的传承中,尽管产量不大、销量不广,但对老手艺的热爱,张建航宁愿做一名“守艺”者。十多道工序才成就的魔芋豆腐,对于张建航来说,是她对中华传统手艺的传承和致敬,“守艺”路上,张建航也希望能从中找到突破的机遇,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可坚守初心的过程却是异常的艰难。张建航告诉记者,仅凭自己一人固执地走在传统魔芋豆腐制作的路上,时常会感到力不从心。比如缺少魔芋豆腐制作的原料如何解决?制作出的成品如何销售?来自小范围的订单能不能按时满足……这些,都是绕不开的难题。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19年,张建航等来了同样认为魔芋产业将是另一个朝阳产业的“有缘人”——赵凯军。当时,跑客车的赵凯军在贵州看到了纯手工制作出来的魔芋豆腐很受当地市场青睐后,本来就和张建航父亲张玉宝相识的他就决然卖掉了客车,全身心地投入到张建航魔芋豆腐制作传承的路上,他希望自己的选择,不仅能为张建航增加继续传承老手艺的信心,也能让这个有着近乎13道工序的老手艺被赋予更深的文化内涵,被更多人认知。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同年,赵凯军和张建航在施甸县的水长乡、隆阳区的板桥镇、金鸡乡的金鸡村承包了60多亩土地,开始大规模种植魔芋,期望解决原料供给中资金短缺的难题。对于张建航来说,这是她坚持纯手工魔芋豆腐制作中的第一次“突围”。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可农业生产终不比产品制作,由于缺乏种植技术,没长多高的魔芋就患上了软腐病,开始接二连三的死亡。“当时,好一点的魔芋种价格达4万多元一吨,如果绝产了,我们是经不起折腾的。”为此,摸着石头过河的赵凯军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于百度,期望找到办法来挽回损失。虽然没在百度找到确切的诊治方案,但赵凯军却无意间浏览到了保山市农科院魔芋种植专家杨琦的信息。“本地有专家,魔芋就有救了。”心里掠过一丝曙光的赵凯军几天后就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杨琦。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当时,整个保山大规模进行魔芋种植的农户很少,面积约1万亩,又种原料又进行传统魔芋豆腐加工的更是屈指可数。为了帮张建航和赵凯军做好魔芋病情防控,不敢耽误的杨琦第二天就到了魔芋基地,不仅现场把脉开方,还传授了两人很多魔芋种植管理上的知识。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有了保山农业专家的关注,张建航和赵凯军的魔芋在采挖时总算迎来了丰收,但由于当时鲜魔芋市场价格低迷,两人并未赚到第一桶金。接下来,新冠疫情的暴发一度让鲜魔芋销售遇阻,张建航和赵凯军只能逐步减少种植面积,不再把重点放在鲜魔芋销售上,而是开始专心制作魔芋豆腐,他们希望在艰难中用实际行动,继续对传统老手艺进行传承。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传承与创新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当传统手艺与快节奏的生活发生碰撞时,坚守和放手异常考验着“守艺”人的初心。在张建航家的小作坊,每天从早到晚,两人做出的魔芋豆腐也不会超200千克,按照每千克6元计算,每天除去各种成本,收入并不可观。为了让纯手工,营养价值高的魔芋豆腐走上更多人的餐桌,赵凯军不得不往城里的饭店跑,甚至远赴有干锅鸭之乡称谓的红河州推销自己生产的魔芋豆腐。“一段时间后,我们纯手工制作的魔芋豆腐逐渐得到了认可,订单也增多了。”赵凯军说,虽然产量比不了机器加工的,但纯手工做出的魔芋豆腐的口感,是机械永远取代不了的,这就是他坚持的自信。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为讲好老手艺下小魔芋的新故事,张建航开始认识到,只会悄然的坚守远远是不够的,如果能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为这项传统手艺赋予一些灵魂和情感,那就是一次很大的突破。为此,张建航特意把自己的微信名改为“魔芋小姐姐”,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发一些视频,讲即将失传的十多道制作工序;讲老手艺下一块魔芋豆腐的本色;讲烟火下的坚守……“虽然拍得不专业,自己又不会写文案,但总算迈出了自我宣传的第一步。”张建航说,这些尝试,她希望大家能逐渐感受到一块小魔芋的温度。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用心讲故事的人总会有听众。渐渐地,张建航执着的坚守精神和纯正的手艺吸引了一批固定顾客,逐渐让魔芋豆腐有了文化和内涵。也就是在这样的自我坚守中,掩藏在小村子的“魔芋搭档”才被隆阳区从事非遗保护的工作人员发现。通过实地走访,从事非遗保护的工作人员表示,从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角度来说,像张建航家一样,在隆阳区,三代人都在进行纯手工魔芋豆腐制作的人家已经很濒危了,作为传统文化的发现者和保护者,他们有责任把这项传统美食制作技艺保护和传承下去,目前,他们正积极为两人的传统魔芋制作技艺做田野调查。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据了解,非遗的保护范围涵盖十大类,传统魔芋制作技艺属传统技艺类其中一项,如果能申遗成功,不仅是对张建航和赵凯军两人多年坚守的肯定,也能让这项濒危的老手艺得到保护和传承。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小魔芋的坚守和“突围”中,有了农业部门和文旅部门的帮助,“魔芋搭档”“守艺”创新的劲头更足了。记者了解到,他们已经在魔芋豆腐单一制作中,又创新做出了魔芋干,并找到了市场。赵凯军说,作为“魔芋搭档”的一员,他最希望的就是当人们品尝着魔芋豆腐的时候,能够想起故乡,这样的心灵共鸣,就是对每一个坚守的“守艺”人最大的慰藉。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责编:刘自明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