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稳基础 千方百计挖潜力 加快全市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立本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2024年,保山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27.54亿元,增速2.7%,排全省第六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304元,增速7%,排全省第七位。共完成农业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7.54亿元,增速83.4%,排全省第二位。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有力有效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和“基本盘”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何完成2025年稳增长目标任务,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立本说:“我们将从全力稳基础、全力挖潜力、全力谋长远、全力提质量四个方面着力。”
保山农业最大的优势是产业类型丰富、链条完善。杨立本介绍,要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方向清、措施实、基础稳,我们将聚焦“1+10+2”重点特色产业,统筹做好粮食、咖啡、畜牧、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等重点农业产业发展,力争全市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提升到1400亿元以上。
保山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潜力是气候、土地等资源丰富,通过盘点底数和综合分析,除了常规种养殖业提质增效、提高单产效益外,增收优势在于设施农业,特别是设施水果、设施蔬菜、设施渔业等都是发展的重点和突破的方向。近年来,精品蓝莓已成为保山现代设施水果产业的新亮点,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土地亩产值可以从普通的几千元提升到十万元,甚至十多万元,尤其低热河谷地区的效益更加明显。目前,全市已引进了光筑、科思达、佳沃等多家知名龙头企业,建成和在建蓝莓基地面积达1.39万亩,总产值在22亿元以上。同时,森林资源也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初步统计,全市共有千万亩以上的林下资源可以大力发展林下天麻、黄精、石斛等中药材种植,这些中药材有的亩产值可达4至5万元。发展林下中药材的同时,还能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目前,全市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产量在3.5万吨以上,实现产值27亿元以上。
当前,保山农业最大的短板是基础薄弱,靠天吃饭现象突出,产出低、效益低,而谋长远、谋项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杨立本介绍,我们将按照加快进度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积极争取一批和规划储备一批的原则,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同时,将认真总结“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围绕补短板、强弱项编制好“十五五”规划,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级盘子,全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抓好保山的农业农村工作,既要实干兴邦,更要颗粒归仓。杨立本说:“我们将不断强服务、提质量,会同统计、林草等部门,对各县(市、区)统计业务人员进行全覆盖培训,切实提高基层统计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升基础数据质量。扎实开展农业农村经济服务指导,深入田间地头、种养殖基地和农户家中,分析研究生产现状、特色亮点和存在问题,加强对养殖固定监测村、农产品联网直报村、记账样本村的业务指导,确保数出有据、应统尽统。同时,进一步做强‘一座保山’‘保山小粒咖啡’等区域品牌,并借助各类平台和节庆、赛事活动,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提升农特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打造独具保山辨识度的农业品牌。”
“根据当前农情分析,全市2025年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均能达到预期,将为全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谈及2025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情况,杨立本信心满满。段从寿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