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打通科普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近年来,昌宁县科协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培训、丰富活动等举措,全力做好“家门口”科普工作,有效打通科普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了群众的科学素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科普活动进校园。 李相达 摄
昌宁县科协立足基层实际,整合乡村资源,打造“家门口”科普阵地。依托13个乡镇、124个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文化站、图书室、宣传栏等载体,融入科普内容、书籍和活动,通过“融合+辐射+共享”的方式,推动基层科普活动常态化开展。目前,昌宁县已创建科普小镇2个、科普示范基地6个、科普示范社区4个、科普示范学校3所,培养科普带头人5人。此外,依托科普项目,在思源实验学校、漭水中学、柯街中学等学校建成3个农村中小学科技馆,为学生打造“第二学习课堂”,免费开放,以满足学生参观、学习和体验需求。
此外,昌宁县科协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依托农函大,整合人社、农业等部门资源,办好“家门口”科普课堂。采用“订单式”培训,邀请省、市、县科技专家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群众科学素质。2024年度,全县共举办农函大培训5个专业、7个班,完成新型农民培训715人;将科技送到千家万户。
为丰富科普活动,昌宁县科协坚持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采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2024年以来,利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春节等节点,依托科普大篷车,开展科普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文明实践站(所)“五进”活动26场次。活动内容丰富,包括专题展板展示、发放科普宣传资料1.2万余份、组织科学实验秀和机器人互动表演16场次。5名巡讲专家还多次深入昌宁一中、昌宁二中等学校,开展科普报告,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李相达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