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柿(边地风物)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本刊特约撰稿人 杨弘倩
自古以来,柿子深受文人雅客喜爱,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柿有七个美德,树多寿、叶多荫、无鸟巢、无虫蠹、霜叶可赏、佳果可啖、落叶肥大可以临书。齐白石极爱柿子,自喻为“柿园老人”,他笔下的柿子形态各异,色彩不一,有的橘红,有的泛黄,有的留青。艺术批评家认为这是画家通过色彩的改变,表达果实成长的过程,然而对于足够了解柿子的保山人来说,赤橙黄绿青才是柿子原有的色彩。
柿子在保山自古有之,据清《乾隆永昌府志》记载,柿子是保山的物产之一,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新中国成立前,保山地区种植的柿子大多为涩柿,霜降过后,涩柿的表皮变成深橘色,保山南红的“柿子红”源于此。1976年,原保山林业局从山东引进日本“次郎”和“富有”2个品种的甜柿枝条分别嫁接在保山城区和蒲缥的涩柿树上,经过试验种植,“次郎”长势良好,柿子又甜又脆且在树上就能自然脱涩。经过40年的发展,通过科技人员的辛勤研究,栽培驯化,培育出本地优良甜柿品种——保山甜柿。保山甜柿外形美观,果面金黄,果肉甜脆可口,是柿中翘楚,远销海内外。2012年,隆阳区成功申报“中国甜柿之乡”;2013年,“保山甜柿”先后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国家地理性证明”商标。
1981年,省农科院热经所资源专家马锡晋把白柿引入热经所资源圃内种植,3年后白柿开始挂果,科研人员发现这种绿中泛黄的“大青柿”果肉丝滑细腻,入口即化,更奇妙的是,白柿的香气融合了芒果、释迦、香蕉和凤梨的果香,轻轻一咬,仿佛置身于热带果园之中。2020年,一场大风将资源圃内一株年近四十的白柿老树连根拔起,热经所尼章光研究员见到这番景象,很快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将其救活,使这棵树又恢复了生机。
在这株历经沧桑的白柿旁,生长着一棵毛柿,当落日的余晖染上枝叶,果实就会闪闪发光,原来毛柿的果皮上长了一层金橘色的绒毛,遇光就会反射,毛柿的口感会随着成熟度的不同而改变,在九分熟的时候,有类似草莓、芒果和柿子的混合口味。一旦完全熟透,它的果肉会变得非常软糯香甜,有着榴莲和山竹的混合口感。黑柿原产于中美洲,后被引入我国种植,热经所于2010年后引入种植,成熟的黑柿表皮呈橄榄绿色,果肉呈深褐色或黑色,口感比一般的柿子软糯香甜。黑柿和白柿、毛柿都属于珍稀果树,是极具开发价值的经济作物,它们和甜柿一起,组成了色彩斑斓的保山柿子大观园。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