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龙吉:身残志坚的“电商先锋”(■身边人身边事)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检查石斛鲜条的杨龙吉。

准备送货的杨龙吉。
赵丽芬/文 李沈鹏/图
清晨7点,山间薄雾还未散尽,龙陵县平达乡河尾村杨龙吉的家中便已亮起灯光。27岁的杨龙吉一早便开始忙着整理自己网店前一天卖出的订单,赶着将快递打包发出。地上堆积如山的快递,见证了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历程。身为肢体二级残疾人,过去3年,他历经多次创业失败,却从未言弃,最终实现日均销售500单的佳绩,还带动全乡2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书写出一段励志传奇。
破茧时刻,绝境中开辟新赛道
自幼腿部残疾的杨龙吉,2011年初中毕业后与玉雕结缘,却于2014年在德宏州求艺时意外受伤,不得不回家休养。此后的5年里,从养殖场到小卖部,从商超经营到玉雕工作室,他多次尝试却屡屡碰壁。
直至2020年,杨龙吉积极报名参加了保山市残疾人联合会组织开展的特殊人群到职校再学习项目。在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学习的时间里,杨龙吉本想继续钻研已经拥有一定基础的玉雕专业,但命运却似乎还不愿“放过”他。在学习两年后,杨龙吉又因腿部二次受伤于2022年再次被迫返回家中,一直想干出一番成绩的他闲在家里心急如焚。“那时候,觉得命运就像被石头压住的竹笋,怎么也捅不破。”杨龙吉回忆道。
二次受伤返乡后,杨龙吉仍然保持着一颗不服输的心,闲暇时间便自主学习各类技能和新知识。当时正值平达乡电商创业的“春天”,涌现出龙陵非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龙陵县趣游美丽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返乡创业优秀代表公司,杨龙吉暗下决心:“一定要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遇。”
在多次学习和摸索后,杨龙吉联系到了拥有一定电商基础知识的表弟周必多,两人一拍即合,决心在电商路上闯一闯。家人听了杨龙吉的创业想法后,也纷纷拿出积蓄表示全力支持。说干就干,在表弟的引导下,2022年9月,杨龙吉在购物平台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网店。“我卖出第一单的时候,回复客人消息时,激动得手都是抖的。”杨龙吉笑着说道。
坚持不懈,打破产品销售冰点
创业初期最艰难的便是启动阶段。刚开业的网店由于流量较低,有时候一天只能卖出10来单。2023年初,一起创业的表弟也因工作原因而离开团队,看着惨淡的销售量,坚强的杨龙吉几次落泪。
但坚持的人终将迎来曙光。经营网店后,没有货源,杨龙吉就拄着拐杖挨家挨户收购农户的石斛鲜条;不懂运营,就在深夜里抱着手机研究;为保证质量,他仔细检查发出的每一捆石斛鲜条。凭着优质的货源、真诚的服务态度和长时间的坚持,2023年年底,店铺的销量开始逐渐走高,日销300单让杨龙吉终于尝到了苦尽甘来的滋味。
随着订单量激增,杨龙吉又陆续在购物平台注册开通了4家网店,并增加销售姬松茸、黄精等本地特色农产品,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增收致富。“杨龙吉现在可是我们村的名人,凭着努力硬是闯出了一条电商路子。”河尾村村干部罗惠说道。
初步的成功并未让杨龙吉停下前进的脚步,每每遇到学习机会,他都积极报名参与。在2024年保山市残疾人联合会组织的电子商务技能培训中,杨龙吉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性补强了一直欠缺的拍摄、作图、剪辑等技能,进一步规范了店铺的销售方式,并自主投资建成了平达乡首个残疾人创业冷链仓储中心。2024年“双十一”期间,店铺日销售量突破500单,一周可销售石斛鲜条1吨多,带动周边村民每月增收3至4万元。
星火燎原,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90后”残疾新农人杨龙吉犹如一簇跃动的时代星火,于平达的群山褶皱间点燃了电商产业的燎原之势。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创新创业,投身电商。“阿吉的成功让我们看见了在家乡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正在和杨龙吉学习交流电商经验的邻居周永金眼中闪烁着憧憬,而这种“一个人带一群人,一群人带一村人”的裂变效应,正是新时代乡土创业精神的最佳注解。
2025年初,河尾村顺势而为组织开展了电商培训,杨龙吉第一时间便报名参加,而在他的带动下,仅一期培训便有50余名村民慕名而来,有效助力培育本土电商人才。在培训期间,杨龙吉更是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带领寨子的群众一起学习电商话语话术,与授课老师一起探讨品牌策划,在不断学习间摸清把准未来发展方向。“3年时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开了5家网店,并且每家店铺的转化率都高达14%以上,日销额达7000元,真的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电商培训老师孙毓声对杨龙吉连连称赞。
谈及未来,杨龙吉充满斗志:“现在,平达的电商直播开展得如火如荼。下一步,我想摸索着从幕后网店转到镜头前。”从拄拐学步到独当一面,从深夜自学到直播带货,杨龙吉的创业之路镌刻着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密码,体现着新时代“新农人”扎根乡土汲取养分、敢立潮头拥抱变革的特质,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他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