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施甸

施甸:非遗项目进校园 文化传承润童心

发布时间: 04-03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近日,在施甸县仁和镇五楼村明德小学的操场上,2条金红绸龙在40名学子的手中翻腾游走。经过5年的非遗传承实践,这项承载千年文化基因的施甸舞龙,正在年轻一代的演绎中焕发新活力,成为校园文化传承的生动范本。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9774-31.jpg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学生们在练习舞龙舞狮。  苏正强 摄  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每周三下午第八节体育课,明德小学的舞龙传承热闹非凡。非遗传承人杨玉美将传统舞龙舞狮套路拆解为“龙抬头”“龙摆尾”“狮子腾空”“俯身翻滚”“鼓点转急”“辗转腾挪”“狮子嬉戏”等十二式基础动作,在传统套路中融入现代体育元素并逐一讲解。五年级学生杨金晶兴奋地说:“从前看爷爷舞龙觉得神奇,现在我们也能让绸龙‘活’过来。”明德小学校长张崇明介绍:“2018年以来,舞龙课程在五六年级学生中开展,我们已培养舞龙舞狮技艺学生200多人。传统技艺与现代体育的碰撞,让非遗传承成为最受追捧的校园活动。”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作为布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结晶,施甸舞龙暗藏古老智慧。文化馆研究显示——“二龙抢宝”映射茶马古道商贸往来的盛景,“龙戏水”则蕴藏农耕祈雨的生存智慧。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施甸县构建“传承人+教师+学生”的三级传习模式,为古老技艺注入创新活力。58岁的舞龙老艺人杨玉美改良出轻便龙具,青年教师开发出舞龙校本课程,学生们更创作出融合街舞元素的青春版舞龙。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施甸“龙会”从2017年入选省级非遗到如今冲刺国家级名录,施甸舞龙的复兴印证了文化传承不是博物馆的静态陈列,而是让传统基因在年轻血脉中持续生长。当10米绸龙迎着春风昂首,这些在操场上起舞的“小龙人”正成为非遗星火最明亮的传递者。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苏正强 尹自周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4-转曲-01.jpg

 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责编:刘自明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NNN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