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隆阳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小车间托起“家门口”的幸福 ——隆阳区“533”机制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发布时间: 04-09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隆阳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方针,通过“533”机制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不仅有效推动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增收致富,同时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基础。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聚焦五项重点,筑牢就业根基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隆阳区将“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建设作为“书记工程”,组建专班,压实责任,通过紧盯五项重点,为各族群众铺就稳定就业之路。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抓实动态监测,构建“一人一档”机制,聚焦返乡回流劳动力及易地搬迁零就业家庭,每月定期更新数据,“一户一策”提供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1404名有就业意愿的返乡回流人员、3882户零就业家庭全部转移就业,让各族群众都能在就业浪潮中不掉队。推动车间扩容,深入分析就业帮扶车间运营情况,指导其提档升级,增强吸纳就业能力,全区就业帮扶车间11个,较试点前增加1个,累计吸纳用工1094人,新增545人,为更多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盘活闲置厂房,以咖啡产业为切入点,运用“链式思维”,成功引入2户小微企业入驻园区,盘活4700平方米闲置厂房,带动就业60余人,为各族群众创造了新的就业增长点。用好帮扶资产,从产业发展、经营管理等维度,对230个经营性帮扶资产深度研判、精心指导,吸纳就业人数较试点前增加415人次,让帮扶资产在促进各族群众就业中发挥更大效能。落实政策扶持,借助“融信服”平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94万元,扶持92人创业,激发各族群众创业热情,为他们创业致富提供有力支持。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探索三种方式,搭建就业平台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隆阳区围绕企业扩容增量、延伸产业链、招小引优、摸排回引等方式,为各族群众搭建多样化“家门口”就业平台。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支持企业延链,推动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加竞争力和发展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如星光诚电子有限公司增加数据线组装车间,新增就业岗位60余个,促进各族员工共事。招引企业入驻,将“招小商”任务细化到招商专班和乡镇(街道),精准对接引进生产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兰城街道、辛街乡利用闲置用房、闲置小学引进“绕线圈”电子感应配件加工企业,带动140人在“家门口”就业。试点以来,区级领导带头走访企业20家,带动全区招引“小商”28个,促进就业468人。回引企业返乡,通过“小黄牛”等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发挥乡村两级党组织作用,摸排隆阳籍人员在外地经商、办企、建厂33个,引导返乡投资兴业,推动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家乡发展成果。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强化三类服务,提升就业质量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隆阳区围绕岗位推送、技能培训、市场建设推进就业服务,提升就业质量,为各族群众就业保驾护航。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加强岗位推送,通过开发1个“保山就业帮”微信小程序、每周1次“直播带岗”、每周1次岗位收集、每月1次线下招聘的“4个1”措施,线上线下推送岗位1.4万个,举办直播招聘11场次、现场招聘5场次、达成就业意向3800余人,让各族群众能便捷获取就业信息,达成就业意向。落实培训保障,结合企业用工与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网络创业(直播)、叉车和云南特色小吃制作等培训班20期802人,提升各族群众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为他们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持。创新服务保障,在最大搬迁安置区建成保山首个线下标准化“零工市场”,提供零工招聘、创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多元服务,覆盖1.8万名群众,辐射周边25万人,带动2000余名群众就业,为各族群众提供了更灵活、更便捷的就业选择。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龙 洋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3-转曲-19.jpg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责编:刘自明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