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塘”,流淌在田野里的腾冲温泉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腾冲人管温泉叫“热水塘”“澡塘”,这样的“热水塘”散落在村寨间某个绿茵茵的山洼里。
2024年,我沿着腾泸线来到界头镇新华社区时已是开春。天空、雪山、村庄、田野、树枝、溪流,空阔疏朗,层次分明的大地上油菜花祭出黄金的大旗,大片大片的花田开得惊心动魄,一群一群白鹭停在田野,羽毛圣洁,像是刚刚从雪山上削下来的云朵。高黎贡山顶上冰雪皑皑,诸神俯瞰大地。雪山脚下,坐落于田畔溪旁的“热水塘”春风拂面,小桥流水,田园牧歌,住在这里的人们天天享受着“热水塘”温泉沐浴的舒适。52度的水温那么柔软,“咕嘟,咕嘟”的水泡懒洋洋的冒着,那么天衣无缝般的体贴着,环绕着,温暖着,永不停止,永不冷却,就像返回诞生前的最初时刻。反正,那一刻,我是不想从“热水塘”中起来。
400多年前,地理学家徐霞客翻越高黎贡山来到腾冲,“余畏其热,不能下体,仅踞池中石上拂拭之而已”,水温之高,“如有炉橐鼓风煽焰于下”。在热海,一池热汤洗浴一代旅行家长途跋涉的艰辛,他笔下所书“不慕天池鸟,甘做温泉人”至今仍是中国最好的温泉诗之一。
累累城镇,汤汤温泉,后来温泉变成了现代化养生的概念。每年冬天,山箐间冬樱花、红山茶花开放的时候,温泉就苏醒了。用于风湿疗养的黄瓜箐温泉;藏于山间瀑布下的樱花谷温泉;掩映在森林之中的荷花温泉;随乡镇布局的洞山温泉、永乐温泉、芒棒温泉、中和温泉、八里温泉;具有医疗价值的石墙温泉、腊幸温泉等,都是腾冲人的最爱。
在腾冲,泡温泉是一种日常生活。每一个腾冲人,都是被温泉泡大的孩子。
每一个温泉,都流淌在春天的大地上,鲜花簇拥,阳光照耀,就像我眼前的“热水塘”。腾冲有很多村庄就建在温泉泉源附近,村民每天都在温泉里沐浴,在温泉里闲话家常。
今年51岁的孙加应,是新华社区“热水塘”现在的管理者。他承包的“热水塘”的价格亲民:大池40元,约2.5个平方米,小池20元,2个平方米不到。孙加应说:“二十多个泡池,出水量每秒2.6升,相当于每天出水224吨,有时人多还是会出现排队等着泡澡的情况。”
村里人说江苴、永安、界头有条条道路,不是通向罗马,是通向“热水塘”。每年凛冬过后,随着天气变冷变干燥,附近村庄的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走过种着油菜、麦子的田野,来到“热水塘”泡澡,让温润的水流经过肌肤,洗去一年的辛劳和尘埃。
2007年以前,新华社区“热水塘”还是古老的男、女泡池,一家轮着管理一年,没有桥,没有停车场,管理也没有跟上。随着家家户户有了太阳能,澡堂似乎落后了。于是,村里决定拍卖“热水塘”。那时,不愿看到澡堂外流的高自孝,就拿出多年经营的积蓄,买下了“热水塘”管理权。他通过修缮配套设施,架桥铺路,让焕然一新的“热水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高自孝说:“从2007年到2017年‘热水塘’的生意都很好,那时,广东、福建、昆明的游客会来住上一段时间。”
“正月闲过,二月晃过,三月理头,四月做。”过了清明节,天气变暖,田间地头的农活多了起来,但腾冲人对泡温泉的热情不减,“热水塘”的石山上不时坐满了前来泡澡的人,他们狠狠跺两脚,温泉背后的山腹会传来“嘣,嘣……”的回音。
温泉流出地面时是热的,仿佛大地的呼吸,热水流到我们脚下再顺着土地流走,之后就慢慢冷却,重返大地,完成一场循环。这样周而复始地相遇,只要到过腾冲,你便能感受到。(段秋云)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