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坪剿匪战斗与烈士杨金发(记忆保山)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1949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七支队36团进驻腾冲,腾冲和平解放。
腾冲虽然解放了,但是被打倒了的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于失败,其残余势力勾结土匪武装到处兴风作浪,打家劫舍,或拦路抢劫,或派款派粮,或抓丁为匪,甚至冒充解放军,自称“解放军第三纵队鲁大队”,袭扰山区村寨,弄得人心惶惶,民不聊生。这些土匪尤以惯匪鲁国贤最为猖獗,危害最大。鲁国贤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盏西薄竹河人,鲁国贤兄弟四人,有三人为匪,解放前即为匪。
“边纵”36团进驻腾冲后,鲁国贤派其秘书龚云潜入腾冲刺探军情被抓。鲁国贤打电话给36团团长李嶽嵩,要求3天内释放龚云,否则要血洗腾冲,并指使匪众到荷花一带抢掠。
1950年1月2日,鲁国贤率匪众来到今腾冲、梁河、盈江交界的丝瓜坪(原属腾冲管辖),胁迫民众交大烟、大洋。1月9日,鲁匪又到河西、茂福抢劫并捆人。1月12日,鲁匪又抢劫燕子场杨老五等多户百姓。1月21日,鲁匪又洗劫河西沙沟、蛮法等村寨。
鉴于匪患如此严重,1950年1月23日,河西乡长尹立和、副乡长张如壁向“边纵”36团呈报匪情。河西乡民江如汉、陈绍余、邓宽和等16人联名写信给36团团长李嶽嵩,痛斥鲁国贤匪徒的种种罪行,要求解放军迅速剿灭鲁匪,救民于水火。
36团虽然组建时间不长,但团领导认为,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保卫边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义不容辞,必须坚决打击土匪的嚣张气焰,让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同时,这也是锻炼部队作战的极好时机,决定派出战斗力较强的第三营,由营长朱家品、教导员顾昆率队,全营300多人,腾冲人民自卫总队(旧县政府常备队改编)派兵参加。部队从腾冲城出发,星夜急行军,向丝瓜坪进剿鲁国贤匪部。
丝瓜坪海拔1800多米,民房依山而建,周围树木较多。山脚有一地名叫石门,路两边是高大的石崖,中间仅能容一人通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进了石门,一条石头镶的陡坡路转着弯进入山寨。
深夜,解放军神不知鬼不觉分别从癞痢山、邓家坝和羊塘三个方向包围了丝瓜坪。1月22日拂晓,三发信号弹升上天空,顿时,丝瓜坪四周枪声骤起。鲁国贤闻枪声,立即起床,进入小更楼,指挥抵抗,在路口吴家大石阶头布置一挺机枪。土匪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形,顽固抵抗。
担任主攻的八连,从右侧冲入总大门时,被吴家大门口的机枪封锁,道路又窄又陡,进攻受阻。营长命令3名战士,用炸药包炸掉那挺机枪,但冲上去时,两名战士负伤倒下。八连机枪手杨金发见战友进攻受伤,土匪的机枪在疯狂扫射,火冒三丈,他端起机枪射向敌人,但由于从低处往高处打,距离又远,无法发挥火力。他站起来和另一个战友冲向敌机枪阵地,一路扫射往上冲,不幸被敌人的机枪子弹击中胸部,壮烈牺牲。一同冲上去的战士打死了敌机枪手,夺到了机枪。
此时,一位村民悄悄出来,告诉解放军鲁国贤在小更楼坐镇指挥。营长朱家品闻讯,马上命令八连用迫击炮轰击小更楼。鲁国贤被弹片击伤,山官江英右腿受伤,匪参谋陈斌当场炸死。
经一个多小时的战斗,解放了丝瓜坪,鲁国贤负伤后率匪众仓皇逃散。这次战斗共打死匪众4人,打伤20多人。我方杨金发牺牲,负伤3人。杨金发是腾冲剿匪战斗牺牲的第一位革命烈士。
1950年1月27日中午12时45分,腾冲县城五保街商会礼堂内,隆重举行杨金发烈士追悼会。会场上挂满了挽幛、挽联,中间停放着杨金发烈士的灵柩。参加追悼会的有“边纵”36团、31团机枪连的官兵,还有腾冲县临时解放委员会、学联、工会、教联等25个单位人员,共2000余人。主祭人36团团长李嶽嵩介绍了杨金发烈士的生平事迹。
杨金发是龙陵县象达人,从小失去双亲,依靠哥嫂过日子。他曾当过铁匠,后被抓去当兵。朱家璧同志率领“边纵”西进部队解放龙陵时,杨金发起义投诚,编入36团,进入腾冲。在部队围剿匪首鲁国贤的丝瓜坪战斗中英勇牺牲。李团长号召大家向杨金发烈士学习,搞好本职工作,支持解放军彻底消灭土匪。
追悼会后,两千多到会者送殡游行,每人身上佩戴着一朵小白花。从会场出来,北上四保街,再转东华街,经盈江路,至国殇墓园。两旁站满了目送杨金发烈士灵柩的群众。李团长、赵政委、解放军战士,以及临时解放委员会的干部,一路上都争着换肩,抬烈士的灵柩。
下午4时25分,杨金发烈士的灵柩到达国殇墓园,寄停忠烈祠。几天后,运回了杨金发烈士的家乡龙陵县象达。
《腾冲人民日报》在当天第一版发表了社论《追悼杨金发烈士》,第二版配发《悼杨金发同志特刊》。杨祖甲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