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昌宁

昌宁:沪滇协作绘共裕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 04-16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YYY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YYY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员工加工野生菌。  昌 融 供图YYY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一座标准化加工厂拔地而起,一条产业路蜿蜒贯通,沪滇协作的种子在昌宁县漭水镇共裕村结出硕果。950万元沪滇资金激活2000万元产业链价值,“寻味云菇”品牌走俏上海市场,村民在家门口端稳“致富碗”……东西部协作的生动实践,正书写着从“输血”到“造血”的乡村振兴新篇章。YYY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近年来,昌宁县漭水镇共裕村依托沪滇项目推进农特产品加工体系建设,以950万元沪滇资金激活2000万元产业链价值,创建“企业轻资产运营+集体持续受益+农户多元增收”模式,破解援建项目易建难管困局,实现从单向帮扶到双向奔赴的根本转变。YYY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闵行区和援滇干部大胆探索适合乡村发展的现代产业模式,坚持资金精准滴灌,激活产业潜能。共裕村农特产品加工厂两轮累计投入950万元,其中上海市级资金900万元建成加工、仓储、包装车间及产业道路,闵行区街镇资金50万元专项改造食用菌车间,建成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点1个、特色农业示范种植基地1个、农特产品销售点1个,可实现企业“拎包入住”,完成“基础建设+产业升级”双线并进。项目建成后,通过公开招租引入云南故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昌宁分公司,签订房屋及设备租赁协议,村集体以租金收益反哺乡村公共服务,标准化车间为农户提供代加工、代销服务,推动农户对接市场,实现资源整合与收益共享,2024年村集体收入24.87万元。YYY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沪滇搭桥树龙头,订单驱动稳增收。昌宁县积极整合资源,深度拓展与上海的合作交流,全面拓宽农产品销售路径,以上海市场倒逼产品标准,年内云南故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通过上海市“百县百品”认证,并与上海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多元销售网络,2024年在上海市场实现销售额达800万余元。其红茶以独特风味赢得消费者青睐,向广大消费者全面展示昌宁茶咖产品的独特品质与深厚文化底蕴,有力提升了昌宁农产品品牌形象与市场认可度。沪滇资金变资产,租金反哺惠民生。项目资产归村集体所有,用于保障7个自然村的公共服务改善和特殊群体救助,惠及454户1799人,形成“产业造血—集体反哺—民生提质”的长效造血模式,确保可持续发展。沪滇培育新农人,家门口端稳“致富碗”。开展技术培训2期,培养本地技术骨干80人。同时,为当地群众扩大就业,建设期吸纳20名群众务工增收30万元,运营期提供稳定岗位5个及季节性用工20人,月薪3000元,形成“家门口就业”模式。YYY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以“村集体+企业”带动村民,拓宽思路,推动野生菌、养殖等特色产业从种养向初加工、精深加工延伸,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伸“土特产”链条。云南故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寻味云菇”品牌,推出菌菇类系列产品,在沪滇协作机制下,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松茸酱、松露酱等深受上海市场欢迎。帮扶昌宁县的闵行区虹桥镇积极对接,提供市场推广,助力品牌快速崛起。组织党政机关定向采购产品300万元,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提升昌宁特色产品知名度,推动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良性互动,树立乡村振兴新标杆。同时,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带动周边农户参与产业链各环节,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当地群众的菌菇等农特产品,2024年收购鸡枞等农特产品58.05万元,降低农户市场风险,构建“租金+工资+产销”立体化增收网络。YYY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一座加工厂,激活一方产业;一条产业路,连通两地深情。从车间到餐桌,从资金到智慧,共裕村见证沪滇协作如何让“帮扶力”化为“内生力”,书写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王宝娣YYY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YYY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3-转曲-10.jpg

 YYY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责编:刘自明YYY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YYY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