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千万工程”催生乡村“美颜记”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大官庙社区道路绿树成荫。 陶江龙 摄
走进隆阳区河图街道大官庙社区,白墙青瓦的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绿树红花相互映衬。提起近几年家门口的变化,村民付发刚赞不绝口,过去社区道路狭窄、房屋拥挤,没有雨污分流排水管,村内污水横流。自从生活污水全部集中收集处理后,生活环境完全变了样。
近年来,隆阳区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为引领,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乡村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徐徐铺展。
2022年,大官庙社区纳污管网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其中,官屯自然村的污水收集处理方式推行纳管与就地就近治理模式。该村155户村民,因距离城市污水处理厂较近且具备地形条件,污水被统一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距离较远的78户村民,就地就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纳入厌氧池收集处理。经过处理的污水,水质达到农业灌溉用水标准后就放归农田,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据了解,官屯自然村的氧化池每年能处理污水1.8万吨,处理后的污水达到三级标准,排出来以后给芸岭鲜生种植有机蔬菜,每年能为芸岭鲜生节省3万元左右成本。
2024年,隆阳区持续推行纳管与就地就近治理模式,有10个乡镇(街道)建成集镇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个乡镇(街道)实现与城市共享,全区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3.33%。
在芒宽彝族傣族乡,平田村建立“门前三包+分片负责”双轨网格体系,以家庭为单位每日进行扫庭院、扫巷道、清垃圾,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周对活动广场、乡村公厕等公共区域进行轮流清扫,实现了精细化、常态化环境卫生维护,确保点线面一体全面提升。该乡制定人居环境示范点创建评比方案,按照扫干净、理清秀、绿起来、文化体现、党群参与、长效机制6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对排名前三的村给予5000元、3000元、2000元的补助,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
据介绍,该乡坚持“一月一现场”,每月选取5个自然村进行人居环境提升成果现场观摩。通过现场讲解、现场点评,建立“红黑榜”,不好的村纳入“黑榜”,进行回头看,举一反三、督促整改;全乡15个村家家争优、户户比先,呈现出群众看变成一起干的积极氛围。
同时,为打造美丽乡村,芒宽乡以“多花心思少花钱”的思路,鼓励各村充分发挥自身民族文化特色,在“变废为宝”中打造“一村一景”。百花岭村麻栗山村民小组就利用村民建房剩下的废弃木头来打造护栏、花箱,村民自发在路边种植咖啡树和花草,村民和有绘画特长的学生共同完成墙体文化,群众参与度高。
随着人居环境提升的深入推进,隆阳区充分考虑农民实际需求,结合地域特点,选择适宜模式,高效推进改建农村卫生厕所,累计改造8.8万余座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80.97%,高于全国(77%)约4个百分点。同时以项目为主,配备配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区村庄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达91.3%。
如今,隆阳区已建成12个省级绿美乡镇和绿美村庄,501个市级绿美村庄。为持续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隆阳区将继续坚持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聚焦农民增收、粮食安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和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强品质、增颜值、提气质,把乡村建设得更富裕、更美丽、更安定。吴秀华 杨 璇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