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年“向阳而生”的思政密码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近年来,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坚持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创新打造“大思政课”育人模式,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新学期伊始,木城乡各校法治副校长走进校园,围绕安全、心理、法治等方面开展专题教育,为学生们注入成长新动力。
木城乡思政教育以“有意志、有品德、有习惯”为核心,引导学生体会“人生如同登山,越是艰难险阻之处,越要坚定不移”的哲理,激励学生在学业负担、人际交往等困境中锤炼出如“千磨万击还坚劲”般坚韧不拔的品格,让坚强的意志成为青春之舟远航的“压舱石”。从课堂礼仪、师生交往礼仪再到同学之间的相处礼仪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明就体现在日常细微之处。鼓励全体学生积极践行礼仪规范,携手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共同探讨“优秀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涵盖从专注听讲、自主规划时间,到坚持体育锻炼、主动分担家务等诸多方面,倡导“每日进步一点点,习惯成自然”的理念,使“每日进步1%,成就百分百自我”的信念深植于学生内心,让优秀习惯如同春雨般悄无声息地润泽日常生活。
木城乡以“热爱家庭、热爱祖国、热爱生命”为导向,通过举办“一封家书诉衷情”活动,让学生以书信这种充满温情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深切体会父母操持家庭的艰辛,增强自身的家庭责任感。借助分享红色故事,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点燃学生内心的爱国热情,号召学生以实际行动捍卫国旗下的庄严誓言。同时将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培育责任担当意识,让安全教育更具深度与广度。
同时开展以“防侵害、防欺凌、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主题的“三防”安全教育,针对全乡师生开展有关安全知识的教育学习活动,详细解读什么是校园侵害、校园欺凌,如何提升防范校园侵害的意识,怎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内容,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平等、互敬互爱、团结友爱的友好关系,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采用“理论+实践、传统+创新”的多元方式,把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指南。后续,木城乡还将持续深入推进思政教育改革,推动思政教育向生活化、实践化延伸,精心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担当中历练,朝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奋勇前行。董秀芬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