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绿 护绿 增绿 用绿 ——腾冲激活全域生态治理新格局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开展日常巡护巡查。 高 丽 供图

“小水滴灌”消除宣传盲区。 石林曹 供图
如诗如画的绿水青山,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着腾冲市林长制实践创新的有益探索。
腾冲市林地面积690.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6063.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4.72%。自林长制实施以来,腾冲市持续在管绿、护绿、增绿、用绿上下功夫,激发腾冲林草高质量发展新“活绿”。
在“管绿”上下实功。成立林长制领导小组,腾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级总林长,多次召开全市林长会议及专题工作会议,研究推动林业改革发展、资源保护等重大事项,并签发林长令、带头巡林护林,建立完善“林长+检察长”“林长+森林警长”“一长四员”网格化管护机制,创新森林资源清单、工作提示单、问题清单和工作督办函“三单一函”制度,点对点向各级林长、林长办以及协作单位通报问题、反馈情况;推动实施“林长+司法护航”“林草执法网格”“生态司法+产业”等新模式。几年来,腾冲市共划分林长网格797个,发布总林长令4次,林长巡林1万余次,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250余个。
在“护绿”上亮实招。推动常态化巡林,实行清单化、台账式管理,跟踪问效;聚焦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积极构建以林草执法大队+林政稽查中队+林业站为枢纽的基层林长治理机制,创新“局队联动执法”机制,实现护林员“岗哨发现”、林业站“技术鉴定”、中队“立案查处”同司法部门涉刑案件办理无缝衔接;开展“清风行动”“绿盾行动”,查处林草行政案件426起,处罚违法行为人426人,图斑核实整改率100%;创新实施林长网格与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双网”融合,实现了森林草原火灾零发生;深入实施森林病虫害防治攻坚和古树名木保护。在“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森林防火宣传月”专项行动中,利用广播、微视频、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林业法律法规。
在“增绿”上求突破。国土绿化行动以重点工程为带动,突出示范引领,全力推进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国家战略储备林、森林经营、油茶三年行动、绿美腾冲等重点工程建设。近5年来,完成异地植被恢复1.25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人工商品林收储2.86万亩;提升国土绿化质量,应用良种和珍贵乡土优良树种苗木造林;大力拓展城乡绿化空间,通过造林绿化、认种认养、抚育管理、“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等不同形式植树377万株,公路绿化美化325.85公里,市区绿化覆盖率49%,村庄平均林木绿化率46.27%,道路林木绿化率93.68%,江河湖畔水岸林木绿化率83.29%。目前,建成国家森林小镇1个,国家森林乡村6个,云南省绿美乡镇1个,省级绿美村庄5个,云南省绿色学校14所,省级园林单位6个,164个自然村全面实施绿美乡村建设。
在“用绿”上见实效。腾冲是国家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创新实施“林长+产业+公司+基地+农户”机制,积极探索“林下+食用菌”“林下+中药材”“林下+养蜂”“林下+康养”“储备林+花、果、菌、药”多元立体经营模式,促进核桃、油茶、银杏产业提质增效,加大金平人参、灵芝、重楼、天麻、草果等林下中药材种植力度,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目前,全市林下经济利用林地186.4万亩,林下经济产值42.32亿元,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腾冲是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县,积极探索和实践“林长+林旅+森林康养”等模式,着力抓好生态康养等森林康养产业体系建设。目前,全市有国家森林康养试点基地7个、中国森林养生基地2个、中国森林体验基地2个、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5个、省级森林乡村85个;建设森林康养步道207.3公里;开发森林食品饮品系列产品100多个,开展健康运动30多种、康复疗养项目20多项,康养服务消费人数239万人次,森林康养产业从业人员3443人,获森林疗养师资格持证37人,产值达11.5亿元。
腾冲市林草局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腾冲持续压实林长责任,在生态建设上树样板、在生态保护上做示范、在生态产业上做文章、在生态机制上勇创新,努力推动林长制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以林长制促“林常治”激发生态振兴新“活绿”,守护好绿水青山,让幸福的地方更幸福。张庆留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