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烽火映丝路(南方丝绸之路 行走笔记) ——南方丝绸之路永昌道的抗战江防

发布时间: 04-21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丝绸古道上的古驿站大鱼塘。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麻栗坡反攻战场。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鱼塘村到烫习村的丝绸古道。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本报记者 字相禹/文 范南丹/图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从保山仁寿门出发到杨柳乡,再跨过怒江之上的双虹桥翻过高黎贡山,是2400多年前南方丝绸之路永昌道的一条线。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阻止日军西进,国民党第71军、第6军沿怒江设防。这条防线北起今怒江州六库镇,南迄今施甸县旧城乡的罕拐渡,全长250多公里。从马帮夜宿驿站到军人横戈怒江,古道上的渡口、驿站,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滇西反攻的江防遗址,在如流的时空中叠加交织,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醒来的古驿站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要把南方丝绸古道和抗日战争中的滇西反攻联系在一起,自然绕不开隆阳区芒宽乡百花岭村的大鱼塘村民小组。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阳春三月,56岁的吴正良没有年前繁忙了,闲下来后,马上步入花甲之年的他,可以用坦然的心境,仔细审视他生活了半辈子的大鱼塘。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这个塘子里以前可挖到过手榴弹!”吴正良指着村子中央鱼塘上正在清淤的挖掘机说。手榴弹从何而来?保山市从事滇西抗战研究的专家李枝彩说:“是抗日战争滇西反攻时,驻扎在大塘子的日军丢弃的。”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大鱼塘村新中国成立前叫大塘子,是南方丝绸之路至南斋公房到腾冲、出缅甸的重要驿站。因往来马帮较多,村子中央便有了饮马的水池,故而得名大塘子。在南方丝绸之路繁荣时,曾有保山、腾冲、大理等地的生意人前来开设马店、客栈,日久天长,便在大塘子安居,形成了以李、吴、刘姓村民为主的村寨。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吴正良眼里的大鱼塘村在变:百花岭村围绕古道和高黎贡打造的旅游景点项目正在陆续上马;村民开设接待百花岭观鸟、徒步游人的“新驿站”火起来了;沿怒江双虹桥而上,穿过鱼塘村至南斋公房的抗战遗址,也将通过重新挖掘和打造,成为新的旅游亮点……逐渐醒来的古驿站,又将承担起时代的新功能。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吴正良平日除了在土地上播种希望,因熟悉山路,闲暇之余的他还为到百花岭观鸟的散客当向导,“土导游”的身份,每天都让吴正良有三四百元的收入。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百花岭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封再标说,对南方丝绸之路途径大鱼塘至南斋公房这段古道很熟悉,又对1944年滇西反攻这段历史鲜有了解的农民,在大鱼塘除了吴正良,再也找不出其他人。吴正良说,多年“土导游”的身份,让他多次遇到游客希望自己带他们走一回古道的要求,但由于行路难,都被自己拒绝了。现在,家在南丝路古驿站和滇西反攻第一战主战场的自己,得重新考虑用什么方式来讲好家乡的故事。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古驿站醒来,在大鱼塘村,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具象化。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尽管马帮时代早已远去,但代替驿站功能的民宿却在鱼塘村开了花。”封再标说,民宿经济每年都能为大鱼塘村的“新店家”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万泽芳家于今年1月份开业的“大鹏青山居”民宿,坐落在村东头山脚下,为了眺望高黎贡山,她还特意为民宿设计了观景阳台,开业至今,36岁在家创业的她已接待了好几拨前来百花岭观鸟的外地游客。住宿和餐饮一条龙服务,再搭配本地特产的咖啡和茶给游客免费品尝,万泽芳深谙自己的生意是和当地旅游紧密捆绑的道理,所以,她相信通过大鱼塘的“变脸”,将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让自己的民宿,重现古驿站昔日的繁华。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对大鱼塘的未来,封再标满怀信心,因为百花岭村正在实施的农文旅建设,不仅能提升鱼塘村的人流量,带动当地的经济,也能为讲好曾经的古驿站、抗日主战场遗迹的故事翻开新的篇章。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沉睡的主战场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大塘子古驿站和滇西反攻第一站的主战场——大塘子战役遗址,相距不到3公里。沿着麻栗山蜿蜒的土路而上,曾经的单兵战壕早已淹没在百草之中。在当年日军前沿指挥部的位置,吴正良还记得村民在种地时挖出过日军的钢盔。在前沿司令部东面的小山洼里,我们拨开杂草,一个大土坑就映入眼帘。这些大土坑,是当年从保山飞机场起飞的美国轰炸机,为支援远征军反攻扔下的航空炸弹炸出的弹坑,多年后,尽管杂草疯长,却无法掩盖曾经那场战役的惨烈。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多年前,李枝彩在写《滇西抗战》时,曾到麻栗山做过田野调查,他精准地记录了每个弹坑和单兵战壕的位置,多年后的故地重游,他仅凭记忆,就带我们在大大小小的山头上,找到了一个个隐藏在草丛中的抗战遗址。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对于不知道滇西反攻这段历史的人来说,面对一片片咖啡地和橘子园,以及高大的乔木,再遇到采摘咖啡,把幸福挂在脸上的村民,很难想到这里曾发生过一段悲壮的收复河山之战——大塘子战役。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大塘子,是远征军第53军反攻高黎贡山古道中线的第一个重要战场,战场地形西高东低,西起大鱼塘东侧的麻栗山主峰打鹰墩,东至双虹桥西岸的烫习大尖山脚,东西纵距约7公里,南北横距约2公里。区内有大小山峰7座,分别对双虹桥至大鱼塘之间的大小两条古道形成俯控夹峙之势。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1942年5月日军占领腾冲后,为寻找东渡怒江的突破口,曾多次派兵到大塘子骚扰烧杀。之后,为防止远征军渡江反攻,又派148联队一部千余人常驻该地,沿大尖山、麻栗山等山头群修筑前后两道防线,对双虹桥至大塘子大小两条古道予以控制。1944年5月大反攻开始后,为夺取该古道要塞,遂先由远征军第36师第107团、106团于5月11日向该地发起进攻,经过两天激战,占领了江西滩头的烫习大尖山前沿敌阵。5月13日,日军集中主力从大塘子直下反攻,第36师所部因兵力分散,不支撤回。反攻任务交由新到的第53军负责。5月14日,第53军所部第116师、130师分三路渡江。以第130师之第388团、389团、390团担任主攻,沿大尖山、麻栗山主脉西上攻敌正面;以第116师之第346、348团为北线;以第116师347团为南线,对大塘子麻栗山核心阵地形成包围态势。5月24日,远征军通过反复强攻,终于占领了麻栗山核心阵地。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站在麻栗山最高处,依稀可见怒江之上的双虹桥,江风带着怒江的潮湿,不时拂过橘子地和咖啡地,曾经血与火交织的战场,似乎已经沉沉睡去,但醒着的人,他们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吴正良说,他希望有一天能做一名大塘子抗战遗址的免费导游,带着前来旅游的人们,沿着山峦,给大家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故事。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古渡边的江防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怒江东岸沿线,有多个曾经的南方丝绸之路的渡口,在滇西反攻时,也成了远征军渡江的必经之地,如位于芒宽乡境内的勐古渡、康朗渡、孟赖渡、缅戛渡,位于杨柳乡的大沙坝渡、龙塘渡、白崖渡……这些散落在怒江东岸的渡口,今天我们仍能和它们撞个满怀。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要感受古道的魅力和体验滇西反攻的壮烈,除了翻阅史料,还得用脚步丈量。从大鱼塘顺怒江东岸而下,双虹桥到大塘子驿的古道淹没在咖啡地里,除了一小段曾经为保障古道通行而修建的几块青石板还留存着,其他早已看不出古道的印记。由于大塘子驿站是古道从双虹桥过江经烫习村,再西上高黎贡山的必经之地和中途歇脚点,在滇西抗战中,怒江东岸沿线的渡口,一度成为敌我双方隔江对峙的重要前沿。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木棉花开得似火,位于芒宽乡怒江东岸的勐古渡,由于上游桥梁的贯通,渡口已难觅行人,只有曾经用于摆渡的一条船静静地躺在沙土里,任凭风沙的侵蚀。勐古渡最早形成于战国时期,汉晋以来被纳入官方经营,素为我国南方丝绸之路北线从保山经瓦房、汶上过怒江,翻高黎贡山北斋公房前往腾冲的必经要隘,当年,远征军曾在渡口一带台地上设江防阵地,对渡口上下江面及对岸下山古道形成了全面封锁。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1943年2月,驻腾日军148联队黑风突击队从高黎贡山大塘子沿江向芒宽、西亚一带扫荡,曾在勐古渡遭到中国远征军江防部队的俯射阻击。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实施滇西大反攻,该江防阵地交由右翼北线反攻主力第54军接管,并在勐古坝中部开设临时军用机场和物资仓库,为确保部队顺利过江反攻高黎贡山,发挥了重要作用。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顺江而下,便是康朗坝渡口。当年,远征军曾在康朗坝一带台地上,修筑了东西宽约1公里,南北长约1.5公里的江防阵地。该渡口最早形成于元朝时期,清代设为官渡。1942年5月滇西沦陷,为防止日军从渡口渡江东犯,该渡口由远征军第71军骑兵团一部驻防。1944年5月大反攻前夕,该江防阵地交由第54军36师接管,成为该师第53团李定陆部渡江反攻芒宽及以西地区的主要通道和基地。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开辟于唐宋时期,作为地方商旅从保山经瓦房、勐林过江前往吾来、芒宽等地通行要道之一的勐赖渡,既是南方丝绸之路翻越高黎贡山的中线,也曾是中国远征军阻击日军东犯的主要江防阵地。李枝彩说,由于地势东低西高,当时,远征军依据山势在南北两山山顶设观察哨和多处机枪阵地,相向的两山,对渡口江面及对岸下山古道形成交叉俯控之势,该渡口不仅是第36师108团渡江向西反攻的基地及54军军部,也是腾冲抗日政府等军政机关过江西进的主要通道。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据史料记载,在当时全长250余公里的怒江防线上,远征军修建的作战防御设施大小共有20余组(群)之多,虽然历经风雨侵蚀和遭受人为破坏,至今仍有一部分较好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人们了解滇西抗战历史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证。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1-转曲-46.jpg

 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责编:刘自明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