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古道与茶马古道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丝绸古道,茶马古道,是两条在中国道路史上承载了厚重深邃文明的道路。追根溯源,两条路的起点、终点,所承载的内涵,所经历的时间长度,都有本质的不同和区别。
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这两条流淌着浓重道路文明的古道在保山境内的昌宁、隆阳以及滇西的大理有部分路段交叉和重合,只不过从成都平原来的商队驮的是丝绸、蜀布、邛竹杖,从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来的商队驮的是沱茶、砖茶、饼茶;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队目的地是南亚、东南亚,最远到达伊朗高原、地中海流域,茶马古道上的商队目的地是西藏、尼泊尔。
到明清时期,云南有三大马帮在这两条路上行成了一呼百应的影响力,即鹤庆帮、大理帮和腾冲帮。鹤庆帮、大理帮主要走茶马古道,以沱茶换马,顺便也带一些云龙方向的锅盐;腾冲帮主要运送丝绸、玉石和百货。绵长的马帮队伍,数百年来奔袭在滇藏和滇缅的高山深谷间,创造了中国道路史上无与伦比的丝路文明和商业文明,给我们留下了永远可以怀想和景仰的地理遗迹及人文风景。
蜀地艳丽的丝绸为什么会运到遥远的缅甸、印度、阿富汗乃至延伸到埃及、土耳其等更广阔区域?滇南的普洱茶为什么会流通到高寒的喜马拉雅山脚下?
约3700年前,古蜀国的第一代君王蚕丛“衣青衣、教民蚕桑”,并承袭嫘祖先进的丝织技术,织出精美绝伦的蜀锦,蜀锦在这时就从三星堆越过重重巴山蜀水,由民间秘密商队沿五尺道、灵关道运至永昌道,再进腾冲,出缅甸,到达遥远的异域。再后来的四代君王柏灌、鱼凫、杜宇、开明时代的子民,在浩瀚的1000多年的时光里,不断编织着南丝路上的厚重与苍茫。万里迢迢,高山阻挡,江水阻隔,蜀地商人驮回的不仅仅是财富与梦想,也有累累白骨。是什么支撑着这条道路延伸了两千多年?我想,答案就藏在积满雨水的马蹄窝里。刁丽俊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