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故里的当家“花旦”(■我奋斗我幸福)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图①:李希艳和村民一起挖洋芋。

图②:和睦茶花开。 段应宗 摄

图③:李希艳和村民在一起。

图④:李希艳组织村干部学习。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段秋云摄
本刊特约撰稿人 段秋云
●从四年前突破垃圾围村的困局到“全国红花油茶第一村”和“云南省旅游名村”,她带领乡亲们将这个曾经“给不得”的苦地方变成了今日集茶花种质资源库、古法榨油体验馆、茶旅康养为一体的幸福和睦村。她就是被乡亲们称为“茶花书记”的李希艳。
不到和睦见茶花,不知春深似海。
走进和睦村,沿途所见都是红花油茶自生林,村庄农舍掩映在红花绿树中。悠长的村道上茶花争相斗艳,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村里红花油茶花次第开放,行人驻足,饱览人间春色。
在茶花深处,我们遇到了正在地里和村民一起盘洋芋的村支书李希艳,一位又美又飒的当家“花旦”。
和睦,一个没有屋顶的生态博物馆
今年43岁的李希艳是腾冲明光人,中共党员,如今是和睦村段家巷的媳妇,曾在固东镇党政办、司法所、援边律师事务所、中和农信社工作过。李希艳出嫁时,长辈很是担心,缺水、少地、交通闭塞的和睦村,怎么过呀?
2021年10月,李希艳被村民推选为和睦村党总支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作为由村民选举出来的带头人和管理者,李希艳是联系上级和群众的纽带,官职不大,责任重大,走马上任四年间,一心为乡村谋发展、为乡亲谋富裕,打开了“幸福马站·花开和睦”新局面。
新一届村委会成立第一个月,李希艳完成的第一件事是打扫卫生,里里外外,整整打扫出来了13车垃圾。2021年11月,和睦村与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达成支部共建关系。汇报会上,李希艳深度介绍了村子的基本情况、资源禀赋、村人对茶树的保护和依赖,请求省厅给予技术帮助和资金扶持,为和睦村做一次最全的资源本底调查,这个号称“全国红花油茶第一村”的和睦,究竟有多少棵红花油茶树?
李希艳记得段氏族谱上写着:一世祖到大茶花树下住。说明和睦村是先有树后有人。明朝时期和睦村先祖来到这,与茶树相生相伴,开枝散叶800年。人因茶树而生,茶树因人而存。村民珍爱保护红花油茶,红花油茶也养育着村民。
每年7月至12月,上万株红花油茶成熟挂果,村民们摘果榨油。茶油营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达90%以上,有预防疾病、滋补提神、养颜美容等功效。村集体通过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方式实现收益最大化。茶油也不再是简陋的矿泉水瓶装,有了设计精美的外包装,有了“和麻冲”的红花茶油商标。
2021年开始,和睦村连续三年参加“幸福马站·花开和睦”宣传活动,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统筹布局,建设以茶花为魂、红花油茶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格局,做好乡村旅游大文章。
来自重庆的李教授说:和睦,就是一个没有屋顶的生态博物馆。
若要复制一个和睦村,至少需要一千年
和睦村下辖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78户农户,1618人口,国土面积4.2平方公里。结合腾冲市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的契机,李希艳同村“两委”充分思考,邀请设计规划公司做了和睦村未来15年的规划设计。先后实施了主景区核心路段打造、中国红花油茶第一村大门、生态停车场、古树红花油茶茶博园、游客接待中心、光影广场、生态研学馆、抚育基地等。
上任后第二个月,李希艳约着大家想把村前202亩土地流传出来,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林下经济,五年后无偿把树交给农户管理,为村民发展奠定基础,最终提高生活水平。然而,每推进一堵墙、一块地都要做巨大的思想工作,人们顾及自己的利益能够理解,但有些人就觉得村委会砍了他家的树,最闹腾的一户人家来村上吃了十余天的饭。最终,李希艳用了近三个月时间完成土地流转。
和睦村茶树多但分散,中心地带一眼望见的还是杂树。砍掉杂树,种上新的红花油茶树,十年后成树林,百年后成风景,将来在这核心地区建成茶树资源科技馆、研学馆、体验馆等,和睦村未来十五年发展规划可以有调整,但不会改变。按照一亩地40株茶树的种植标准,景观区90亩土地前后栽种了4500株红花油茶树,累计用工支出50多万元。2021年至今,林下先后种过丹参、大豆、马铃薯、万寿菊、天南星等,只要没有业务,支书、副支书全都下地干活,挑粪、铲草、卖洋芋,什么都做。村民看到村委会干实事,态度开始转变,跟着村委会齐心协力种红花油茶树,实现劳动力就业1690余人次,务工收入百万余元。
两个月后,省厅统计数据出来:和睦村现有红花油茶树1500余亩,挂果株数4万多株,最古老的红花油茶树至少有800年以上树龄,100年以上树龄的红花油茶树有7000余株。大致分为以段家巷为中心片区,寨子头、黄草岭、红木树观赏区四个片区,寨子头观赏区特色在于游道两旁,红木树观赏区茶花贵在变异品种。和睦村红花油茶有83种原生品种,100余种变异品种,名贵如牡丹魁、狮子头等品种都可以在这片古红花油茶天然林里找到其相似或相对应的原生种。在观赏者眼里,传统与变异,旧枝与新叶,并不是敌对状态,它们在时光行程中相互辩证,以美为最终归宿。
专家测探完后感叹,若要复制一个和睦村,至少需要一千年。
预计今年5月,《和睦村的资源本底调查》一书将出版问世。
望茶林万树红,人间烟火幸福村
在党校工作的邵姐回外婆家,顺便来村上坐坐。在中餐社,服务员黑妹送来一份火烧荞粑粑,配有番茄辣子、蜂蜜、油豆豉,可咸可甜,邵姐称赞又好吃又接地气。厨师金清是本村人,做好饭后解下围腰走了,说是天气好要去种菜。
2021年村委会清理垃圾,平整出一块空地,领导视察后指示可按照古村落格调来做。李希艳和彭副支书花1万6千元买来一间旧房子,可盖这间房子,因技术原因,前后请了三伙师傅才把房子架起来,天下大雨,遍地泥泞,她们跟着搬东西,吃了许多苦。中餐社建起后,怎么经营?商家来谈了几次都不欢而散。李希艳想把这个资源留在手中做餐饮,可是没有启动资金。想来想去,想起这些年从村中走出去的能干人,邵队长、彭老板……何不听听他们的意见?
第二天所有接到电话的乡贤都来了。李希艳讲了餐馆的发展思路,乡贤纷纷入股支持办“茶花宴”,当天完成集资。还商量着用六个自然村的名字命名中餐社六个包间,每年除租金交给村集体外,中餐社纯利润的20%也返给村集体。大家一致认为,自己人做自己事,中餐社不是卖饭的地方,是一个展示和睦的窗口。
2022年2月,中餐社正式营业。李希艳说,三年来赚不着钱,但大家的距离拉近了,股东们回来后都会来村里坐坐,会在第一时间内关心村集体。逢年过节村里人约着请吃饭,指定要去用自己村小组命名的中餐厅,大家有种归属感。李希艳也悟出,团结不是表面的一团和气,而是真正遇到事时,拧成一股绳往前冲。通过茶花宴、出售茶油、种植特色农产品等方式,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2023年,和睦村接待游客1.8万余人,产油9000公斤,带动群众增收220余万元。
招商是全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李希艳深知必须引进资本,引进专业的团队才能让和睦村发展。她希望找到有经济基础、态度诚恳的商家,在保护红花油茶生态的基础上发展和睦经济。
高黎贡民俗体验馆是和睦村第一家引进的民营企业,总经理吴东顺在民俗馆展示古法榨油、手工茶皂、农特产品,促进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形成以茶油为主的特色饮食文化。现在村委会协调着60亩土地,为引进一家书局到和睦投资做前期准备。
李希艳接手村委会工作后,针对涉及“三资”、历史遗留问题的档案材料不完整、存档格式不统一的问题,专门到乡上对关键材料进行查漏补缺。凡是与村集体有关的资料都收集来分类保存,确保村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档案管理不仅管得规范,还用得高效,后来人查资料有据可寻有迹可查。
时间的脚步无声,但却在默默丈量着每一份努力。马站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和睦村被推为典型,评语是:群众生活安定、乡风文明,基层治理和谐和睦。2019年,和睦村被评定为3A级景区、传统古村落。2021年,和睦村被评为省级旅游名村。
每晚7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村口地标“和睦”准时点亮,早出晚归的和睦人见到红色“和睦”二字,就意味着回到家了。曾经,祖辈们用马帮把榨好的茶油驮到缅甸去卖,换回生产生活用品。后来,用茶籽顶替上交公粮,换回粮票布票等。如今,和睦人在李希艳等农村带头人的带领下,抓住国家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机遇,依靠红花油茶资源开展特色乡村旅游,积极调动各种因素和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