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冷水箐有故事(徐霞客永昌行记)

发布时间: 04-22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冷水箐村。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古道边的守望者祁国忠。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冷水箐古道。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大花桥。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范南丹 文/图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蒲缥冷水箐村离保山城18公里,离蒲缥镇12公里,是昔日南方丝绸古道保山城至蒲缥古镇中间的一个驿站,古道遗留的村落因古道而兴,也因古道废弃而淡出人们的视野。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冷水箐村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三条古道保山至腾冲最南线的一段,也是永昌道最晚退出历史舞台的一条,被学术界称为永昌古道南线,是出永昌古城南门过诸葛堰到云瑞村至蒲缥保存比较完好的一段,这段古道重要遗迹有永昌城南门、胡家坟、汉庄古城遗址、汉营村东岳庙、沙河桥、诸葛堰、云瑞村石花洞、蒿子村(铺)、三块石石场古道、冷水箐村古道、七十六蹬坎、孔雀寺、大花桥、最终抵达蒲缥古镇。当年徐霞客沿着这条古道下腾冲,在冷水箐吃了一顿饭后沿着古道徒步走过古道大花桥抵达蒲缥,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古道边的冷水箐村也有过它曾经的繁华和热闹。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车开进冷水箐村里的广场,环顾四周,村寨南北两面都是山,村子不大,大多数房子朝南向,冬天可以晒到太阳。冷水箐海拔1820米,气温较低,冷水箐也因此得名。一大早村里无人,只有在文化广场等待,村里的文化活动广场修建得很好,全民健身设备也比较健全。村头路边小卖部还没有开门,在没有村级文化广场之前,小卖部就是一个村的公共场所,是村里所有信息的交换传递站。不一会来了一位老人,小卖部就是他的,经询问,得知老人名叫祁国忠,生于1952年,今年73岁,在冷水箐村以及周边村当村党支部书记18年,对昔日古道旧事比较熟悉。祁国忠指着小卖部前的水泥路说这条路就是当年穿过村子的古道,出村不远,后山森林比较茂密的山口翻过去至今还有保存比较完好的古道,离村头不远的垭口处有几棵树的地方就是过去的哨楼,还有当年哨楼留下的部分石块。祁国忠年轻时也算是走南闯北闯荡过的人,他说他的父亲就沿着古道驮过酱油到腾冲贩卖,到腾冲解开马驮时一不小心,一边的驮子摔在了地上,酱油洒了一地,那一趟翻越高黎贡山的腾冲之行他父亲一分钱都没有赚到,出门人苦,行走古道求生存的人更苦,也许这个故事是他父亲一生记忆最深刻的一次,也是祁国忠记忆里一直挥之不去的往事。祁国忠少年时代沿着古道南来北往求过生活,也赶过牛到潞江坝贩卖,到蒲缥赶街村里人走的都是昔日的古道,冷水箐村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两三家饭馆客栈,为腾冲、龙陵方向出行的人提供食宿。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徐霞客走过冷水箐村的时候是1639年的春天,初到永昌的徐霞客并没有做长时间的停留,而是沿着南方丝绸古道翻越高黎贡山去了腾冲考察,他在日记中写道:“西行二里,乃西下箐中。又一里,有数家当箐底,是为冷水箐,乃饭于鬻腐者人家。于是西南随箐上,一里,过一脊,其脊乃从西而东度之脉也。脊南始见群山俱伏,有远山横其西南。路又逾冈西上,一里,登其南突之崖,是油革关旧址,乃旧之设关而榷税处,今已无之。其西即坠崖西下,甚峻。下二里,渐平。又二里,西峡渐开,有僧新结楼倚北山下施茶,曰孔雀寺”。从腾冲游历之后返回保山时徐霞客记载道:“乃北下一里,而止于冷水箐。时方下午,以担不能前,遂止。见邸榻旁有卧而呻吟者,乃适往前途,为劫盗所伤,还卧于此。被劫之处,去此才六里,乃日才过午,而盗即纵横,可畏也。”。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徐霞客除了记载在冷水箐卖豆腐的人家吃饭,又经过油革关、孔雀寺、古道大花桥,以及在大花桥附近摘食黄泡果解渴外,还记录了行走古道的艰险与昔日盗匪的猖獗,徐霞客所住的客栈旁躺着呻吟的人,是他下腾冲时被抢劫的强盗杀伤,一个多月返回来还躺在客栈不能行走的客商。被抢劫的地方就在离冷水箐六里的地方,而且还发生在太阳才过的正午,徐霞客感叹此地强盗横行,非常可怕……徐霞客也是人,一个以山川为伴,江河为友,用生命行走大地30年的他此时也感到了害怕。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为了抵御遗忘,我们需要用文字和照片来记住时间和生命的轨迹。有些路,无论怎么描述,没有亲自抵达,终究难以理解和想象。在完成了对祁国忠的采访后,我和好友决定沿着徐霞客的足迹,踏上从冷水箐至南方丝绸古道七十六蹬坎、孔雀寺、大花桥古道的追寻之行,这条古道从冷水箐至黑山门大花桥全长6公里,古道位于今隆阳区蒲缥镇冷水箐村垭口西侧的山梁上,向西沿蒲缥东山下至坡脚黑山门大花桥与320国道交会处止。出冷水箐村大约5公里,便是此段古道保存最为完好的七十六磴坎,也是我们当天徒步行走古道的起点,古道路面由整齐的石块铺筑,沿山势东上,南北两边是相对平缓的山坡,由于长期人马践踏和雨水冲刷,铺路石光滑油亮,马蹄窝深深刻在石头上,放羊人赶着羊群经过古道,贪吃的羊儿落单了一两只,羊倌摇晃着手中装有包谷的塑料瓶,羊儿便跟上队伍消失在视野里。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古道所在的冷水箐西坡,地处蒲缥东山山脊上,远远地便看见蒲缥古镇,此地山高坡陡,地势险峻,素为古道上的险要路段之一。行走在这条徐霞客走过的千年古道上,左边的悬崖下就是蜿蜒的320国道,远处是车来车往的杭瑞高速公路,山风吹来,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喇叭声不时传来……史料记载古道北线最早形成于汉晋时期,原为土石路,因坡陡少树,晴则尘土飞扬,雨则泥泞难行。元代改设此道为官道后,曾组织军民进行过大规模扩修铺筑,并在冷水箐垭口设置油革关予以控制。明代以后,官方在多次扩修铺路的基础上,又在相对平缓的古道边倡建孔雀寺,鬻粥舍茶以救助行人,直到1952年保腾公路通车后才被废弃,改为当地乡民的上山通道。徐霞客游记显示油革关在徐霞客到来之时已经废弃,而孔雀寺却依然发挥着服务行人马帮的功能,在祁国忠的带领指认下,昔日的孔雀寺已荡然无存,我们连孔雀寺明显的遗址都没有发现,只是在离孔雀寺不远的山坡上,发现一个孤零零的柱础,疑为孔雀寺当时的建筑遗存。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由寺西循山嘴南转,共一里,逾嘴而西,乃西北盘其余支,三里而得一亭桥。桥跨两峡间,下有小涧,自北而南,已中涸无滴。桥西后披西北下,路旁多黄果,即覆盆子也,色黄,酸甘可以解渴。其西坞大开,坞西大山,一横于西,一横于南,而蒲缥之村,当西大山下”……在徐霞客游记的指引下,沿着依稀可辨的古道一路向下,便是大花桥,古道与几百米外的320国道几乎交汇,当地人把黑山门石拱桥称作“大花桥”,大花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跨山间箐沟而建,由于古桥所在的黑山门箐沟每逢雨季山洪暴发,给通行人马带来极大风险。元代驿道开通后官方就在这里垒石搭木,以保通行。明代前期,官方又改建此桥为木板花桥,与山下的小花桥相对,称“大花桥”,如今的大花桥保存基本完好,只是徐霞客记载的桥亭已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复存在,沿古道一路走来,我们坐在桥栏边休息,我相信此时我坐过的那一块石头一定是徐霞客当年坐过的,想必行走古道追求诗和远方的徐霞客当年也和我们一样的人疲马乏,好在有路边春天成熟的黄果给徐霞客解渴,黄果花开花落,年年结果,这一去便是386年。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4-转曲-07.jpg

 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责编:刘自明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ppp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