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川有好茶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谷雨时节,春风从蒲窝河吹过来,古茶树枝条上长满嫩芽。
垄垄茶园,山谷纵横,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山地茶园风光。茶农们头戴斗笠,腰挎竹篓,穿梭在翠绿的茶树间,手指翻飞,一片片鲜嫩的茶芽被轻轻摘下。每一次采摘,都是人与土地的共生关系。这里的人们至今保持着敬茶、护茶、种茶、制茶、饮茶、售茶、爱茶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
蒲川,又名大蒲窝,是腾冲南部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保山市第二大茶乡,有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龙川江、大小蒲窝河奔流成川,800年古茶树演化史赋予这片土地“腾冲第一茶乡”的传奇。行走在茶山间,坝外大叶种茶叶的厚重、清凉山磨锅茶的甘醇,都化作杯中流转万千的气象。茶,是蒲川的民生所系,也逐渐变成蒲川的风土人情。风土是一个独特又奇妙的概念,它的背后是气候、土壤与人类共生的自然智慧。蒲川以“茶+”为风土,推动旅游产业与茶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百年茶乡品牌。
坝外茶树王
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崛起,离不开领军产品和核心吸引物,就如满天星斗仍需一轮明月。说到茶,蒲川乡具备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这里全年云雾较多,昼夜温差大,漫射光多,形成适宜茶树生长、茶叶品质优良的气候条件。加之优质的土壤条件,使得蒲川所产大量茶叶声名远播,茶叶加工行业发达。
春日迟迟,我们走进蒲川坝外社区,穿过青青麦田,站在茶树王下仰望苍穹。据考证,这是一棵野生型茶树,树高8.38米,树龄850年以上,古老的枝条青枝绿叶,生机勃发。我们摘下鲜嫩的茶芽,口感要比台地茶柔软。
业内将树龄100年以上的茶树称为古树茶。蒲川乡茶园面积32401亩,古茶树692株,乡内初制茶所(厂)多达110所,乡茶办主任张发达在古茶树下侃侃而谈。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蒲川开始种植阿隆姆变种茶。民国元年(1912年),龙江乡绅封镇国开辟龙江茶区。民国十二年(1923年),封镇国之子封维德继承父业,在龙江川沿岸推广种茶。1953年到1954年,第九区从窜龙引进茶种并开始大规模种植。截至2021年底,蒲川乡的茶叶种植面积达32400亩,家家户户都种茶,老老少少都喝茶。
张发达是土生土长的茶乡人,因热爱而入茶门。从家中的10余亩茶叶放眼到全乡3.2万亩茶园,从自家茶叶的采摘售卖到整个茶乡茶场所的规范化建设,30年来,他与茶相伴,以茶会友。2019年7月,蒲川建成茶文化研学路线,张发达积极参与,以40天的速度改造茶所,建成蒲川茶文化研学馆,改造提升茶文化体验所,规范建设茶文化采摘基地,引导游客参与茶叶采摘、茶叶制作、茶叶品饮、茶文创开发,丰富茶旅融合的产品体系。研学馆开班以来,张发达迎接教师班7期、学生班14期、职工班3期、户外运动班1期,总计1000余人,成为茶乡文化的代表人物。
茶旅清河主题小镇
清河街上大小不一的农用车排成风景。波妞说,这些是做茶叶交易的车辆。清河是乡政府所在地,以其特有的市场影响力,在收茶季节商贾云集、人流如织。平日则是无数慕名前来的各地游客,包括观光客、打卡者、买茶者,这源源不断的客流量,为开发茶旅主题特色小镇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清河小镇全称是清河茶文化温泉旅游小镇,以清凉山片区为中心,规划总面积约16.2平方公里,项目概算总投资5.78亿元,布局为“一轴两核、两个环带、两个廊道、八个片区”,于2016年开工建设,已建成一条高品质品茗留香街,整条街心打造为水景观,古色古香砖木结构的商铺40余家,可综合茶山文化与集市街道,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文旅综合项目。
文化是茶的灵魂,茶是文化的载体。
近年来,蒲川乡以扬帆公司为依托,着力打造以清河小镇为基础的茶文化研学景区,内有曼堆传统村落、清凉山、曼东梯田、汉坝寨及曼堆白鹭园、千亩连片观光茶园、坝外古茶群、百花树茶园等62处文旅资源,将茶产业、茶生态、茶文化、茶餐饮、茶山漂流、茶山民宿等“串点成典”,使之成为集茶叶产业、研学、康养、旅游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纤纤绿叶,袅袅茶香。茶旅清河,依托茶山秀美风光,既可俯瞰千亩茶园风光及整个清河小镇,又可体验漂流运动及制茶文化,还可品尝美味茶餐。蒲川人以茶入餐,推出红茶饭、绿茶饭等主食,绿茶小炒肉、茶山鸡、洋葱拌绿茶、古茶拌鲜笋、茶香大排、红茶东坡肉、绿茶炝鸡豆腐、茶香鸡蛋饼等数道茶餐吸引游客味蕾。
山水是茶的叙事。蒲川乡政府在清河小镇已连续举办三届茶文化节,即斗茶比赛活动。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董毅烽在致辞中说,斗茶的目的不仅是品出好茶、名茶、优质茶,更主要的是展现蒲川茶人的精气神,提升蒲川茶的知名度,服务蒲川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清凉山茶体验馆
茶农谷兴朋穿上印有“清凉山”字样的工作服,赤手探入铁锅,一芽二叶的鲜叶在掌心上下翻飞,指尖摩挲处茶香浓郁,茶叶柔软卷曲成独特的“磨锅茶”。“磨锅茶”是“清凉山”茶的地标产品,条索肥嫩紧结,锋苗匀整,色泽青绿油润,是深受市场欢迎的一款腾冲茶。
腾冲清凉山茶厂位于蒲川乡坪山社区,始建于1988年,37年来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体验及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文旅”结合的综合产业园区,公司将70年代的老厂房改造成清凉山茶体验馆,推动茶、农、旅的融合发展。公司总经理张顺芝,今年62岁,被当地人称为“蒲窝河畔的良心茶人”。她坚持茶的品质,确保“清凉山”系列产品每年抽检合格率均为100%。她以促进当地妇女创业就业为己任,女职工占公司员工一半以上,引领广大茶农及农村妇女大力发展茶产业,实现茶企、茶农、茶乡三方共赢。
徐剑坤,茶香中长大的“茶二代”,是张顺芝的女儿,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建设美丽乡村号召,义无反顾地返回家乡,投入到茶产业传承中来。母女俩“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把“清凉山”这个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今年3月26日晚8时,腾冲茶区清凉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三款核心产品,走进全国带货总榜第一的直播平台“与辉同行”。日销售量突破1.5万单,销售额达300万元。在订单“反哺”下,公司辐射带动当地和周边4个乡镇茶园,间接带动1.65万农户近8.2万余人受益。
如今,清凉山茶已形成覆盖种植、加工、销售、体验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2个现代化精制厂,15个初精合一分厂,49个原料联营茶所,每年生产绿茶、红茶、普洱茶1000余吨,1500亩自有生态茶园辐射带动5.8万亩合作茶园,稳定提供100余个固定岗位,采茶季每个基地聘用40—50名季节工,助农增收超3000万元。
推动茶旅产业深度融合
蒲川, 不仅拥有丰富的茶资源,茶企业也有较强的融合发展意识,提升茶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和档次势在必行。
随着清河小镇的建设,户蚌、坪山、坝竹、黑石河天然温泉、龙川江峡谷、坝外古树茶群落等资源表现出蓬勃的旅游开发潜力。当前康养产业发展迅猛,与茶旅融合乃天然趋势,积极探索新模式的康养旅居,拓宽茶旅融合视野,推动茶旅由观光向旅居度假转型。波妞告诉笔者,清河除了直接售卖茶叶,还大力开发茶旅商品,推进各类茶饮研发和饮茶方式创新。如茶浴、茶熏、茶枕头、茶膳食等。还借鉴外地做法,打造腾冲特色“下午茶”,包括文化氛围营造、土陶茶具研发、特色茶点选配、民族歌舞穿插等,不断创新和丰富茶旅融合业态。
一缕清香,一叶倾城。4月12日,腾冲市委、市政府召开清河茶叶展销启动仪式,利用蒲川乡交通便利的优势及多年来自然形成的茶叶集散功能,以清河茶文化小镇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覆盖蒲川、新华、团田、五合、芒棒茶产业核心区,着力打造腾冲茶业交易中心,打响“腾冲茶”品牌,构建生产、加工、销售、市场融合于一体全产业链条,奋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资源经济发展壮大,推进腾冲乡村全面振兴。本刊特约撰稿人 段秋云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