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在信息洪流中构筑精神家园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当短视频的即时快感与社交媒体的碎片信息充斥我们的生活,静心阅读一本书的能力正在成为一种稀缺的修为。让阅读成为习惯,本质上是在与这个时代的浮躁对抗,是在信息洪流中为自己构筑一座精神家园。
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破除一个迷思。许多人止步于阅读的门槛,是因为他们将书籍视为获取知识的工具,而非滋养心灵的养分。在培养阅读习惯的过程中,需要重新理解“时间”的概念,抱怨“没有时间读书”的人,往往在手机上日均使用时间超过5小时。问题不在于时间的匮乏,而在于注意力的分配。将阅读融入日常生活需要一些巧妙的策略,深度阅读能力的衰退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当我们习惯于跳读、略读和关键词搜索时,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理解复杂文本的能力,更是一种深度思考的耐心。阅读一本由我们自己选择的书籍就成了一种温和的反抗。
阅读是一种积累,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手段,它要实现的就是打开自己,让自我充分地接触外界,让人世的光芒尽可能地投射自身。阅读让我们与当今的世界相关联,也让我们回溯历史,了解人类古往今来所经历的变化。通过阅读,更多的人建立起自己在世俗生活之外的“第二人生”。应该说,阅读不是打卡,也不是在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媒体里的点赞、收藏,而是真正投入其中,是用长久时间的浸泡来构筑一个让自己可以随时直达的精神家园。
在这个信息过剩却智慧稀缺的时代,让阅读成为习惯不仅关乎个人修养,更是一种文化责任。当我们爱上读书,我们不仅丰富了自己,也为社会保存了一种深度思考的可能性。每一本被认真阅读的书,都是对浮躁世界的一次无声抗议,都是为人类精神家园添砖加瓦。只要你开始,阅读永远不会晚,而书籍,正是给予我们心灵之眼的最佳礼物。(胡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