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的鲁图模式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走进隆阳区西邑乡鲁图村,一台台拖拉机正在连片的烤烟地里深耕碎垡,百亩桃园里的秋红桃已栽种成功,鹰蹲山脚百亩竹笋刚破土,高标准农田里的早豌豆青翠欲滴,历史悠久的茶园里茶香四溢……一幅幅产业兴旺的画卷背后,“支部领航、五子登科”发展模式正释放强劲动能。
近年来,西邑乡通过基层党组织引领集体经济“五子工程”,让“金叶子”铺起来、“竹林子”长起来、“秋桃子”甜起来、“茶园子”活起来、“菜篮子”满起来,走出了一条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以前,村集体账上常年不到5万元,现在靠入股分红、盘活产业,2024年收入已突破50万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学春说。这样的蝶变得益于该村党总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好产业发展“入门关”,根据产业发展和土地实际现状,因地制宜地盘活土地资源。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前期,村党总支做好政策宣传,向群众讲清流转土地意图、说清流转土地方式、算清流转土地收益,成功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烟草配套设施+土地集中流转+产业统筹规划+壮大集体经济+联农带农机制”的土地流转“鲁图模式”,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心骨。
晨雾未散,鲁图村高标准建设烟田已是一片忙碌。烤烟指导员王朝捧着刚育好的烟苗说:“高标准农田改造之后,亩产量逐年递增,每公斤收购价还涨了1元。”鲁图村作为核心烟区“156”示范工程建设区,成功探索出了“一个党支部+两个合作社+三份收入”的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提供技术指导、对接烟草公司,带动77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5万元。目前,全村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1800亩,年产值突破462万元,传统产业焕发出了新生机。
“鹰蹲山脚下的大片春笋像牛角一样长起来了,虽然还不知道价格如何,但这长势让我们很满意。”在鲁图村甜龙竹产业示范点,党员王明苍说。2023年,村党总支瞄准竹产业发展潜力,种植竹林268亩,并规划竹笋鲜食、竹林养鸡、竹荪种植等林下经济同步发展,形成了“竹上有景、林中有宝、地下生金”立体产业发展格局。2025年,预计每亩可实现增收0.7万元。
“鲁图村种植茶叶历史悠久,茶叶一直是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但茶地利用率有限,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2024年,乡党委带领我们到各地考察学习,村党总支结合实际,以茶地套种秋红桃,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驻村第一书记葛中飞说。2024年,该村对800亩茶园进行了提升改造,试种植秋红桃300亩,并与技术公司合作,推广矮化密植技术,2027年将进入丰产期,预计亩产值可达1.5万元,项目将辐射带动周边1800亩土地开展套种。
夏日,鲁图村蔬菜基地生机盎然。菜农们正在高标准农田里采收黄心白菜、早豌豆等蔬菜。“我们现在实施烟粮轮作模式,大春种烤烟,小春种高经济附加值作物,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还能让农户全年有收入。”村党总支副书记王金智说。该村依托高原冷凉气候,发展高山蔬菜2000余亩,引入节水滴灌绿色防控技术,打造无公害蔬菜品牌,年产值超800万元。这些蔬菜主要经过冷链运输发往上海、东北等地,不仅成了周边区域“菜篮子”重要供应基地,还实现了“小菜篮”连接“大市场”。
从“五子登科”到“产业齐飞”,鲁图村以党建“一根针”穿起产业“千条线”,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让产业更兴旺、乡村更和美、百姓更富足,为保山乡村振兴提供了“鲁图样板”。
赵松圆 葛中飞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