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昌宁

昌宁茶越泡越香醇—— 变资源为品牌 从产业到兴业 (一线看发展)

发布时间: 05-12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近年来,昌宁县以“三变”模式为核心,通过绿色发展、深度融合与品牌培树,推动传统茶叶产业向现代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成功将小茶叶打造成富民强县的“大金叶”。截至2024年,全县茶园面积达31.5万亩,居全省第五位,带动18.7万涉茶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的新路径。KKK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全覆盖绿色发展,“茶资源”变“茶资产”。昌宁县在不改变地类的前提下,采取“小种植、成规模,小地块、显效益”的模式,由村(社区)党组织指导涉茶群众合理选址种植、优化技术种植、科学规范管理,先后打造达仁社区、光山村等10个茶叶产业“一村一品”专业村。截至目前,全县有茶园面积达31.5万亩,居全省第五位,户均拥有1亩以上茶园。大力实施改土、改形、改路、改机、改种、控药、控肥、节水“五改两控一节”标准化茶园建设,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机械化采摘、组织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每年建设标准化茶园2万亩,改造低产茶园5000亩。截至目前,累计建成标准化茶园26.6万亩,无公害茶园认证15.5万亩,有机茶园认证1.3万亩,国际雨林联盟认证茶园2.98万亩。成立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协会,制定专项保护规程,划定野生茶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边缘区等原生境保护区域,实行挂牌管理,并推行“晚采少摘”“休种轮采”等科学采摘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提升。KKK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全领域深度融合,“茶资产”变“茶资本”。昌宁县按照“接二连三进四”发展思路,不断创新以“茶”为主的新业态新产业。在提质“接二”方面,出台了《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建成云南红茶研究院、富硒茶文化中心等平台,修订《昌宁红茶地方标准》,确保产品“原料可溯、品质可信”。目前,全县拥有茶企662家,其中43家获SC认证,红碎茶生产线7条,成为全球最大CTC红碎茶生产基地。2024年,精制红茶产量达1.2万吨,精制率达74.79%。在提效“连三”方面,昌宁打造茶旅融合景区6个,推出贡茶研学、古茶探访等精品旅游线路。202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超5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7%和10%。茶韵公园、云雾茶海等特色景点成为文旅新名片。提级“进四”则聚焦就业带动,通过“昌宁茶工”劳务品牌,创新“点单+派餐”就业模式,2024年带动6000余人就地务工,户均增收2300元。同时,构建“三联三带”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赢。KKK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全方位培树品牌,“茶资本”变“茶品牌”。昌宁县以“树品牌、推品牌、用品牌”为核心战略,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注册“千年茶乡”“昌宁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昌宁红”“龙腾沧江”等知名品牌。其中,“昌宁红茶”系列产品远销30余国,千年野生古树红茶以“温润香甜、琥珀金汤”特质成为市场新宠。品牌推广方面,该县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外展会,在北京、沈阳等地开设专营店,并借力高端平台提升影响力。在品牌管理上,该县出台专项保护办法,严格规范地理标志使用,13家SC认证企业获商标授权。2023年,在国家地理标志红茶品牌价值排行中,昌宁红茶以85.69亿元价值位居全国第四、云南第一。[常 政]KKK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责编:刘自明KKK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KKK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