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青山映保山 生态优美彰文明 ——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碧波荡漾的青华海候鸟翔集,活立木总蓄积量33万立方米的善洲林场苍翠欲滴,昌宁县天堂山松子山的风力发电风车群随风摆动,高黎贡山大树杜鹃迎春绽放……
守护共生、开发利用、产业赋能,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治理,携手共护“母亲河”
从“东河之治”到“东河之美”,三年奋战终不负。白鹭群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曾经消失的水草和鱼儿又出现在清澈的河水里,东河两岸再次成为附近居民小憩散步的首选之地。
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生态宜居是东河流域311个村落的“标配”,8.6万户农户完成户内“四水同收”改造,建成1042.5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东河水环境负担大大减轻。
保山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通过新建、扩建及提标改造工程,使中心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从5.5万吨提升至12.8万吨,出水标准均提升至一级A标。
保山中心城市227个板块老旧小区、城中村和产业园区完成221.24公里雨污管网的“造型手术”;56条市政道路47公里雨污管网分流经历了“微创手术”;20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完成552个办公区和260个住宿区的院内雨污分流“疏通手术”。
从“纳污河”到“幸福河”的嬗变,保山人用1200个日夜交出满意的答卷。目前,东河国控沙坝断面水质保持Ⅱ类,省控叠水河桥断面和重点监控的石龙坪断面水质由2023年Ⅳ类上升为Ⅲ类,提前6年实现2030年稳定或优于水功能区划标准的预期治理目标。2024年20个“生态为民”行动问题已全部整改,满意率100%。
守护,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近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发布监测成果:在整顶管护站辖区的生物多样性持续监测中,科研人员观测到一支由85只个体组成的中缅灰叶猴种群,其中新发现的12只金黄色幼猴集群,标志着该珍稀物种迎来近五年来最大规模产仔高峰。
近年来,保山实施“五种保护模式”,织密“五张防护网”,以“社区共管”模式,成立了以百花岭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为代表的28个共管委员会,并实施“影像保护”模式,用真实、精美、直观的影像向公众展示高黎贡山的壮美神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开展大树杜鹃、长蕊木兰、保山茜、滇桐等52种珍稀濒危特有植物引种繁育、回归种植等工作,以“近地保护”模式为珍稀濒危特有植物提供有效保护。
同时,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实地核实遥感监测点位42个,完成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图斑遥感监测3条线索核实处理,完成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高黎贡山地区“贴边开发、贴线开发”调查评估有序推进。
融合,让颜值与价值并驱
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积极探索“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等发展模式,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性林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以林促旅、以旅养林,将绿色资源融合赋能,让风景变“钱景”。
隆阳区百花岭村通过成立“百花岭爱鸟护鸟协会”措施,实现观鸟经济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昔日的“猎鸟人”变成了今天的“护鸟人”,年接待观鸟旅游者超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00万元,被誉为“中国的五星级观鸟胜地”。
腾冲火山热海森林康养基地,以景区、温泉、酒店为核心产品,推出“归于热海·疗养腾冲”等20多项康养产品,先后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温泉养生基地”等60余项殊荣,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收入5000余万元。
依托林草湿资源,全市共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2个、森林康养基地103个、森林乡村(社区)447个、A级以上森林康养景区42个、森林康养步道300多公里,年接待生态旅游森林康养400多万人次,实现收入33.4亿元,真正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同步发展。
赋能,山货摇身变山珍
“2024年,我们首次尝试赤松茸从林下种植到地上种植,通过土地流转和租赁在小龙潭自然村发展25亩实验基地,购置菌棒1.5万棒,预计实现亩产3吨、亩产值1.2万元。项目建成后,惠及全村,可带动200名左右村民就近务工。”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村党总支书记段宏燃说。
四角田社区森林覆盖率达84.6%,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国家森林乡村”。因开展了干巴菌人工促繁与保育技术研究示范,实现林地“越保越富、越富越保”的良性发展。年产干巴菌2吨左右,产值1500余万元,亩均收入达500余元,户均收入达2.4万元。
截至2024年底,全市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达690万亩,年采集森林蔬菜、菌类、野生中药材、香料、森林食品、林副产品等共计17.81万吨,实现产值43.26亿元。其中,林下草果、重楼、黄精、万寿菊、红花、续断、金银花、茯苓、白花蛇舌草、天麻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余万亩,产量达3.79万吨,产值达27.5亿元;森林蔬菜、野生菌、竹笋等森林食品采集利用面积达200余万亩,产量达10.5万吨,产值达12.3亿元;林下养蜂、林下放养牛羊家禽等稳步发展。
保护,交出生态保护满意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近年来,全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持续树牢“一盘棋”治污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制定印发《保山市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保山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保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标绩效管理办法(试行)》,形成各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各职能部门分工落实的齐抓共管机制。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保山系列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东河提前实现优良水体目标,高黎贡山“五种保护模式”等经验做法成为省级正面典型案例。保山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9%以上,22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土壤生态环境保持稳定,“两污”治理短板进一步补齐。市生态环境局获评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全省优秀。
满目皆绿意,处处是风景。保山将始终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保山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共同守护和建设好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本报记者 杨 茜 李活顺 通讯员 韩 捷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