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小山葵成增收新支柱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近年来,隆阳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山葵种植产业,山葵这种独具特色的植物,正悄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支柱。
山葵,是一种生长于海拔1500米至2600米高寒山区林荫下的蔬菜,具有喜阴、喜湿和喜透气、喜低温等特性,根、茎、叶、柄都可售卖,经济价值高,被誉为“绿色黄金”。杨柳白族彝族乡海拔在560米至2864米之间,地势东高西低,山高谷深,立体气候明显,非常适宜山葵的种植和生长,目前已发展成为保山市山葵产业种植与出口量最大的基地。
杨柳乡宣传委员杨剑清说:“杨柳乡种植的山葵面积约1700亩,茶花、冷水、平掌3个村都在种植。今年山葵的总产量预计能超过800吨,总产值超过2700万元。”
在冷水村山葵种植基地,漫山遍野尽是错落有致的遮阴大棚,大棚里面的村民正穿梭在一垄垄绿油油的山葵之间,熟练地采收着成熟的山葵,一派忙碌丰收的景象。
山葵种植园负责人常光华向记者介绍,目前基地种植的山葵面积达400多亩,预计今年产量在200多吨,产值可达1000余万元。现在种植的品种是“真妻”,这个品种优势很明显,个头大,叶柄粗壮,病虫害少,品质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杨柳乡山葵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群勇于开拓的带头人。村内党员带头成立山葵种植园,引导、鼓励当地农户发展山葵种植产业,同时,冷水村党组织通过“公司+党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和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农户自发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当地山葵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畅销海内外,农户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杨剑清介绍:“我们种植的山葵在国内主要销往上海、北京等一线大城市的高级餐厅,国外出口韩国、日本等沿海国家。我们的山葵品质好,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需求量比较大。”
在山葵基地的一处大棚里,47岁的杨朝香和几位村民正在种植山葵苗。为了照顾家庭,她在山葵种植基地工作已经4年多了。自基地成立以来,持续吸纳周边农户就近务工,打造出了冷水村“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解决了大量村民务工难题。据了解,山葵基地每天用工量约50人,平均每年用工量达1.5万人次,支付务工工资达400多万元。
“种植山葵以来,村里闲置的土地得到了较好的利用,村民们到山葵地里务工,在村里就可以就业,还照顾到了家,并且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冷水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杨国文说。
据统计,目前隆阳区山葵种植面积达2800余亩,主要种植在杨柳、水寨、板桥、汉庄等乡镇,2025年,预计产值6700多万元。山葵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新“丰”景。
张晓玲 赵春良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