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芹娣:车轮上的苦乐年华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闫芹娣与女儿、儿子视频通话。
杨黎莹 文/图
在或平整或泥泞的蜿蜒乡道间,网约车“483”日复一日奔波其间,穿过晨光暮色,载着一位女性驾驶员对家庭的爱与责任。这位女司机叫闫芹娣,一位用二十三年光阴将生活的苦淬炼成光的农村妇女,一位用单薄身躯为三代人筑起避风港湾的“铿锵玫瑰”,一位“碾碎星月为灯,照亮儿女青云路”的最美母亲。
2021年,命运的骤雨席卷了这个原本温馨的六口之家。丈夫罗光能意外离世,留给闫芹娣的是年迈的公婆、刚踏入大学的女儿和刚上初中的儿子,以及压得人喘不过气的20万债务。面对哭喊着要爸爸的孩子们,望着病榻上以泪洗面的老人,这位45岁的农村妇女抹干泪水,在丈夫坟前立下誓言:“只要我在,这个家就不会散。”
2002年,闫芹娣考了驾照,之后她做过网约车司机,也做过公交车司机,“车轮上的日子”起早贪黑,既辛苦又无法照顾家人,后来便改行做了其他。面对骤至的暴雨,闫芹娣又拾回方向盘,再次开启了“车轮上的人生”。从2022年起,永远定格在清晨6点的闹钟、行车里程表上十六万公里的记录,是她艰苦人生的见证,更是她不屈人生的勋章。
对待公婆,闫芹娣践行着“以爱相陪,以孝相伴”的承诺。公公患有慢性支气管炎,需定期就医,在饮食方面也格外需要注意,为此,她总是单独准备软糯餐食;婆婆腿脚不好,她总是抽空帮婆婆按摩舒缓;每年二老生日,再忙她也要抽空带二老出去走走逛逛,为二老庆生。当有人劝她“改嫁减负”时,她总是笑着摇头:“公婆也是我的父母,哪有子女抛弃父母的道理?”
在儿女眼中,母亲是永不熄灭的启明星、是无所不能的“女超人”。为给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闫芹娣一有时间就在手机上学习,辅导孩子们功课时,语文、数学、英语,她都能信手拈来;为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做完功课后,她总是带着孩子们复习预习。“书香引路育新苗”,如今,大女儿罗琳优在昆明理工大学攻读材料学研究生,儿子罗林沛在保山就读高中,学习成绩稳居年级前列。平时,孩子们说得最多的是:“这么多年,妈妈辛苦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好好孝顺妈妈。”
孩子们都到外地读书后,闫芹娣有了更多的个人时间,跑网约车的时间也更加灵活,每次遇到出门就医的老人、儿童,她都是能帮则帮,不仅包接包送,还帮忙挂号拿药等,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她更是主动减免车费。2022年,闫芹娣还加入了丛岗村妇联执委,关心关爱村里的“一老一少”,积极参与村里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和村组治理。她说:“这些年,乡亲们帮了我家很多很多,如今,能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很乐意也很开心。”
晨曦中,那辆挂着平安符的“483”又奔驰在沿江公路上,闫芹娣紧握方向盘的身影,和怒江边倔强盛开的木棉花交相辉映,她用怒放的生命诠释着: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经受生活的摧残后,依然执着地热爱生活。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