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狂奔,以何为缰?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从驿马传书到5G通信,从结绳记事到AI写出媲美人类的精妙情诗,人类文明的每一次突破都伴随着速度的跃升。当动漫公司的大批原画师面临转型,当脑机接口实现意念操控机械,我们正站在科技奇点的前沿。速度与激情交织的时代浪潮里,有人高呼“快即是正义”,有人忧虑“算法终将吞噬人性”。说到底,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根本性命题:在这场堪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进化中,科技和人类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淮南子》有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但历史的经验证明,每一次技术的迭代都是人类突破时空束缚的宣言,真正的变革永远属于那些敢于突破速度极限的开拓者。正如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所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唯有拥抱高速发展,人类才能在宇宙中镌刻更深的文明印记。
当AI将棋手的训练效率提升300%,让瘫痪患者能以每分钟90字符的速度“意念打字”,我们看到的不是人类智力的衰落,而是人机协作产生的全新智慧形态。AI绘画程序可以批量生成艺术品,但敦煌研究院一样可以用数字技术让千年壁画“开口”讲述丝路故事。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人类能力的拓展,正如望远镜延伸了人类的视野,AI正在成为人类认知的新器官。
然而,科技越是狂奔,越需要人性的缰绳。科技发展的终极坐标,始终应该以“善”为灯塔。华为“无障碍通信”让听障者“看见”声音,特斯拉在自动驾驶系统中设置“人性化犹豫阈值”,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坚持“不伤害原则”设定操作边界,联合国《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呼吁技术普惠……这些实践证明,科技既能照亮前路,亦可温暖人心。
站在智能革命的临界点,我们需要的不是对技术的顶礼膜拜或恐惧逃避,而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最伟大的成就,不是创造了超越人类的智能,而是帮助人类发现了自身未曾觉察的潜能。在这场没有终点的进化中,真正的胜利者将是既懂得驾驭技术速度,又始终保有心灵温度的人类文明。因为科技向善不是自我设限,而是在星空中为文明树立航标,让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成为对生命的致敬。
陆云晓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