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腾冲

怒江的石头会“说话”(边地风物)

发布时间: 06-03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保山大烧(石种:黄龙玉)。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2年冬天,江水碧绿,连绵的石滩裸露在外,那是捡石、淘石的好时节。一个晴朗的上午,保山奇石爱好者杨文荣,在隆阳区芒宽乡的一处沙滩上,偶然发现了一块独特的木纹石。初步观察,石头上的图纹分外吸引人,于是满心欢喜的他便将这块美石带回家中。不久后,这块石头被另一位石友收购,而后又流转到了重庆一位奇石藏家手中。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重庆藏家对这块奇石情有独钟,那层峦叠嶂的纹路流畅而富有韵律,色彩浓淡恰到好处,仿佛一幅宋元时期的山水画作。远山近景的质感和光影效果,不仅营造出一种恢宏的气势和深远的空间感,更在简洁明快的画面里,将山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重庆、四川等地参展后,这块被命名为“江渚秀木”的怒江奇石一路走红,成为了明星,许多石界大佬纷纷询价,但都被重庆藏家婉言谢绝。直到2024年年底,“中国赏石艺术展”的主办方在众多作品中一眼并相中了这块奇石,它也因此得以在国家博物馆的展览中大放异彩。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国家博物馆的聚光灯下,怒江石的亮相意义非凡,它不仅打破了传统赏石文化的地域界限,让西南边陲的自然瑰宝与华夏五千年艺术脉络交融共生;也为赏石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保山市赏石文化协会会长杨金光说:“对于奇石爱好者与文化探索者而言,怒江石的国博之行,是一次探寻自然密码的邀约,观众可以跟随‘江渚秀木’的足迹,走进怒江峡谷,触摸亿万年地质变迁的印记,感受国家博物馆所认可的‘石上乾坤’。”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江渚秀木(石种:怒江石)。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对于保山赏石界来说,怒江奇石在国家博物馆的亮相,不仅是对怒江奇石艺术价值的肯定,更是为怒江石种走向全国、对话世界支起了起点。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说话’的石头在怒江,怒江的石头会‘说话’。”这是赏石界对怒江奇石的具象化表述。由于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其特殊的地质地貌蕴藏了极其丰富的观赏石资源,因此保山也被赏石界称为“赏石天堂”。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观赏石是指那些具有观赏性或有观赏价值的石头,可分为天然观赏石和工艺观赏石两大类。天然观赏石就是未经过任何后天人为加工的纯天然观赏石,也称奇石。天然观赏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天然艺术品,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人们观赏、评鉴天然观赏石,就是观赏和评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与大自然、与上苍超时空的心灵对话。现在业界也把那些通过切面打磨露出来的天然图文石、肉形石、菊花石等视为天然的观赏石。天然观赏石与工艺观赏石相比,具有天然性、奇特性、稀有性、不可重复性等特质,因此,一件石质优良,形神兼备的精品天然观赏石价值连城。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保山赏石文化历史悠久,相关考古证实,保山人的祖先在石器时代就开始赏石了,特别是龙陵县大花石遗址出土的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四瓣花卉石刻”,亦称“日月同辉石刻”,它既是云南最早的石刻艺术,也是云南最早的赏石艺术——工艺观赏石。另外,据史书记载,早在明清时期,永昌出产的赤玉(南红玛瑙)就大量进贡朝廷,当时从永昌腾越至缅甸密支那一线已有“玉石路”“宝井路”之称。由此可见,保山赏石文化的历史和赏石市场的形成都具较早的历史。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浓厚的赏石文化底蕴下,2012年,保山市赏石文化协会成立,十多年来,发展壮大的赏石协会已经在龙陵县、隆阳区的芒宽乡成立了分会,赏石文化氛围日益浓郁。“一块好的观赏石不仅能给人联想的空间,它也极具文化内涵。”为了推介怒江奇石,宣传保山,杨金光说,如今,很多协会会员都紧跟时代步伐,学会了线上直播,不仅助推了保山赏石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让怒江石的魅力不断得到彰显。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字相禹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本文图片皆由保山市赏石文化协会提供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责编:刘自明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ccc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