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下表院:因淳朴而美丽 因文明而出彩 (党报记者在一线)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初夏时节,走进腾冲市曲石镇清河村下表院自然村,但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村前阡陌美池碧波荡漾、村后银杏林海青翠欲滴,远处火山台地上的万亩松涛生机盎然、高黎贡山上的天空湛蓝得耀眼。走进小巷,迎面而来的是灰白色火山石主调的精致民居,道路干干净净,墙角盛开着各式各样的鲜花,以及村民质朴而真诚的笑脸、游客惊艳而好奇的表情……下表院,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山村,却因淳朴原始而美丽、因乡风文明而远近闻名。
文明植阡陌,新风沐沃野。下表院有57户人家269人,设党支部,有党员17名。近年来,下表院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功能,由党员带头组织群众坚持自治、开展自建。党支部带领群众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调解委员会、“十户联防”互助组、老年协会、妇女小组等群众组织,积极开展文明乡风建设、村庄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下表院党支部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卫生实行联户分片包干,规定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齐心协力创建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为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我们党支部健全完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形成组组行动、户户参与、人人有责的文明乡风建设工作格局。”下表院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小组长陈先红说。
公约守庭院,文明种心田。下表院立足本村实际,组织群众集体商议制定《村规民约》,共10条566字,直白通俗、容易遵守,对尊老爱幼、邻里和谐、文明礼貌、红白喜事、公益劳动、生活作风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规定。下表院还通过“积分制管理”“最美庭院榜”评选等方式进行考核评分,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提升。“陈、何两族是下表院人数最多的居民,我们挖掘了《何氏家谱》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中的优秀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建起了下表院家风长廊,开展文明宣传,并结合本村历史人文、乡风民俗等建起下表院文化墙、孝顺里等,弘扬传统文化、推进乡风文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曾任清河村党支部书记,现年76岁的徐朝庸说。
民宿栖云处,非遗活水来。陈朝雄是下表院的村民,2023年,他投资 500 余万元,成立下表院慕山居家庭农场,与村文旅专业合作社合作建起民宿,发展美丽乡村旅游,实现了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群众持续增收。在陈朝雄的带动下,下表院目前开办农家乐 8 户、民宿 3 户,全面夯实乡村旅游基础。依托380亩滇皂角种植、500亩冬桃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酱”等资源,下表院形成了集销售、观光、饮食一条龙服务的旅游业态。村民邵曰学是一名农民画家,也是保山市级非遗传承人。他在家里成立了工作室,用画笔描绘下表院,其作品《采香椿》入选“中国农民画优秀作品展”,《祭秋干》《目瑙节》参加纪念中缅建交55周年“中国文化月活动”,《家电下乡》《放牛》《佤族清戏》入选“2019年神彩云南——第五届云南省农民画展”。邵曰学还以农耕文化为主题,在村里的旧房、烤窑墙上彩绘《喂猴图》《采皂角》《花果园》等作品,通过形象鲜活的墙体文化将民风民俗、文明乡风传递到每个角落。
青山藏富路,绿水映乡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腾冲各级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发挥下表院土地、气候、资源等优势,继续巩固玉米、水稻、烤烟、板栗等传统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光筑数字蓝莓项目,流转土地1360余亩,发展现代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依靠群众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引入鳟鱼、鲟鱼、青鱼等特色养殖,大力发展滇皂角、冬桃、猕猴桃、人参果、树莓等特色产业,持续增加群众收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下表院村后山林里有 200 余只短尾猕猴,为保护这群猕猴,村里发动群众流转土地 20 余亩,打造猕猴生态保护园,既解决了猕猴偷食庄稼的问题,又增加了游客沉浸式参观体验项目,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双赢。2021年以来,上级在下表院进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目前,下表院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绿美乡村、省级美丽村庄,被列为云南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村、腾冲市乡村振兴示范(自然)村,成为腾冲市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董国平)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