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昌宁

马红富:返乡创业显担当

发布时间: 06-16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333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333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马红富在养殖场。333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李玉山 文/图333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盛夏时节,在昌宁县大田坝镇新寨村富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养殖场上,一个年轻的身影正在忙碌穿梭——他就是返乡创业青年马红富。这位34岁的年轻党员,用十年时间完成华丽蜕变,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333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13年,年轻的马红富像许多同龄人一样,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外出闯荡。他先是在江苏船厂当了两年工人,后来又到昆明专业养殖公司工作。在养殖公司工作的1年半时间里,他参与了厂房管理和仔猪保育等关键环节,积累了宝贵的养殖经验。“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外面的世界教会我本领,家乡的土地给予我舞台。”马红富说道。正是这份对故土的眷恋,为他日后的返乡创业埋下了种子。333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16年,马红富回到家乡,与父亲一起养了60多头猪,边干边学。他白天喂猪、蹲在猪圈观察,晚上打电话、上网、看书,到处学习技术。然而,2016年到2018年,正值养猪行业的“寒冬”,马红富的事业举步维艰。“最困难的时候,连2万元的饲料款都凑不齐。”他坦言,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为资金发愁。更糟糕的是,由于市场行情不好,他不仅没有盈利,还背上了100多万元的债务。但马红富没有放弃,而是咬牙坚持,终于迎来了转机。333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19年,猪价回暖,马红富的事业终于迎来了曙光。当年他就盈利30多万元,事业开始步入正轨。随着猪价持续上涨,他的养殖场迎来了真正的“春天”。333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获得盈利后,马红富并没有满足于现状。2021年,他扩大养殖规模,引进种猪,开始出售猪仔和猪精,进一步拓展了营业范围。这一年,他终于还清了前几年欠下的债务,养殖事业开始良性发展。333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2023年,马红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他申请到了昌宁县生猪规模化养殖改造提升项目,引进了26头优质母猪,改造了养殖厂房,养殖能力显著提升。如今,他的养殖场已经从最初200平方米的小猪圈,发展成为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从最初的几十头增长到1400多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333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销售方面,马红富也展现了新时代创业者的创新思维。他通过同行之间的信息互通,搭建起稳定的销售网络,超七成的育肥猪销往四川、龙陵、隆阳区等外地市场。不仅如此,他还紧跟时代潮流,利用短视频、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拓展客户,让大田坝镇的优质猪肉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凭借优质的育肥猪品质、健康的仔猪供应和完善的全程售后保障,我的养殖场得到了广泛的市场认可。近期刚完成一批生猪出栏,单笔营业额突破60万元。”马红富自豪地说。333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马红富的养殖场用工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常年固定雇佣2名工人,农忙季节还需临时用工100多个,年支付工人工资总额超过20万元。333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马红富的养殖场不仅为当地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更成为周边农户发展养殖业的“孵化器”。据统计,马红富的养殖场每年带动周边50多户农户发展养殖业,累计提供猪仔700多头,助农增收超过200万元。通过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共享,切实解决了农户“不会养”“不好卖”的难题,联农带农作用成效显著。333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十年磨一剑,马红富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从“走出去”到“雁归来”的华丽转身。他的创业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史,更是新时代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生动写照。如今,在大田坝镇,像马红富这样的返乡创业青年越来越多,他们带着知识、技术和热情回到家乡,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333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责编:刘自明333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333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