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施甸

四季有活干 家门口把钱赚 ——施甸产业联动打造全年就业链

发布时间: 06-20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数字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蓝莓飘香,采摘工人忙碌增收;田间地头技能培训火热,村民掌握一技之长;家门口的零工市场,岗位信息精准匹配……近年来,施甸县立足资源禀赋,以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为抓手,通过延伸产业链、培育壮大企业、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等组合拳,持续拓宽就业渠道、稳定就业形势,让群众的“饭碗”端得更稳,“钱袋子”更鼓,走出了一条具有施甸特色的高质量就业增收之路。555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11.jpg555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产业协同,构建四季不断档的就业“蓄水池”555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施甸县深入实施“种业振兴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数字蓝莓引领现代农业促进就业、传统产业赋能四季充分就业格局、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就业”战略,构建起全年岗位资源充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良好局面。555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走进施甸县数字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由旺农场,工人们正熟练地采摘、分拣蓝莓,一颗颗裹着天然果粉的饱满果实,即将通过冷链物流运往一线城市的高端商超。据由旺农场技术主管吴志昌介绍,园区采摘季长达9个月,高峰期时每天用工超千人,采摘期人均收入每月可达6000元至7000元,上一个产季,发放劳务费近3000万元,本产季预计增至3300万元。555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传统农业领域,施甸县结合季节特点,打出“四季牌”。大春发展10万亩烤烟、13万亩蔬菜,小春种植9.5万亩“两青”作物、1.7万亩大蒜和洋葱,冬季依托热区优势发展反季节蔬菜。此外,4.6万亩茶园、5万亩果园形成“常绿经济带”,全年稳定吸纳4.5万人就业,让农民四季有活干、把钱赚。555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技能培训,锻造就业市场的“硬核竞争力”555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学烹饪,学会后既能自己开店,也能去餐馆打工,多了一条赚钱的路。”在太平镇下坝村开展的云南特色小吃培训制作技能培训班上,村民们热情高涨。培训期间,职业培训学校的老师结合当地特色和学员需求,采用“理论教学+厨师演练+学员实操”模式,从食材挑选、调料搭配到火候把控,手把手教学。555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施甸县围绕县域产业发展和劳务品牌特色,秉持“围着市场跑、盯着产业转、跟着群众走”的培训理念,将无人机操作、起重装卸、特色小吃制作等实用课程送到群众“家门口”。2025年以来,施甸县共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3054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含监测户)培训1633人,职业技能培训728人。通过精准培训,有效解决产业用工结构性矛盾与技能短缺难题,切实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竞争力。555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服务升级,搭建供需对接的“就业高速路”555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今年4月,施甸县幸福社区的150户搬迁户通过幸福忆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找到了包装沃柑的工作,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555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为破解就业难题,施甸县构建起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就业服务体系,建成13个就业服务中心、25个就业服务站,283名劳务经纪人活跃在基层一线,织密就业服务网络。同时,打造集咨询、求职、招聘、信息发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零工市场,为务工人员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施甸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蔬菜、水果、制种等特色企业,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指导,让企业留得住、发展好。目前,这些企业每年拉动劳动力需求达15万人次。555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保山尚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江涛表示,公司长期在册工人有153名,加上季节性用工,每年仅地租和工人工资支出就超 400万元。555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施甸县还抓住春节前后100天“黄金节点”,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春风行动”等系列促就业活动,举办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县乡专场招聘会,搭建面对面交流平台。目前,全县累计推送就业岗位1.84万个。555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王建超 杨丽娟 黄 梅555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责编:刘自明555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编审:杨冬燕555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